闽赣行(十一)--追寻父辈足迹,重访革命老区(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标签:
江西瑞金沙洲坝红井景区二苏大景区 |
分类: 旅游 |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位于江西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
红井景区
距离市区5公里,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1933年4月-1934年7月的办公地点。主要景点有闻名海内外的红井、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以及中央各部委旧址等。
背负青山、田畴拥翠、树影婆娑、恬静质朴。景区有旧居旧址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1933年4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红井景区有毛泽东亲自为群众开挖的水井--红井,还有大片部委旧址,和新建的“群众路线广场”,掩映在四季花开的田园风光之中。
这里包括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等二十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
我们的旗手
中央政府在沙洲坝期间,正是苏维埃事业蓬勃发展之时,也是苏维埃党政干部带领苏区军民在艰苦环境中开辟一系列伟大实践和尝试时期。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苏区政权建设和苏区调查,形成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的经济政策》、《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雏形。
历览每一处遗址,一个政党与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见证,历历在目,震古烁今。
红井:位于沙洲坝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东南约20余米池塘边。1933年4月,毛泽东随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后,发现这个地方的群众饮水非常困难,毛泽东为免群众长期饮用脏塘水,便亲自实地勘察和调查地下水源,9月的一天,他带领干部、红军官兵与当地群众一道开了这口井。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一次次用砂石填塞这口水井,沙洲坝人民为护井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50年,瑞金人民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边立一块石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苏大”景区
距离市区5公里,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在这里召开了“二苏大会”,主要景点包括中央政府大礼堂、防空洞、诗山梅园、中央革命博物馆旧址、人民民主专政广场、人大旧址、人大陈列馆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它造型独特,从空中俯视,宛若扣在大地中的一顶红军八角帽;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也是苏区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大会上产生了国旗、国徽、军旗等。

大礼堂共有两层,楼面为回廊式,并有阶梯式楼座,楼下成半圆形,整个礼堂可容纳2000多人。大礼堂有三个特点:一是视线非常好,在楼上、楼下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二是大礼堂的回音效果很好,在主席台讲话不用麦克风大家也可以听得清楚;三是门窗特别多,大礼堂四周共有17道双合扇大门,四十一扇窗户,便于人员疏散、通风和采光,而且从安全角度考虑,大礼堂完工后在后侧修建了可容纳2000多人的防空洞。



2月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由张闻天任主席。人民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在原有九部一局的基础上,增加了国民经济和粮食人民委员部。“二苏”大会结束后,在大礼堂还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如1934年2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会上,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的著名论断。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下令拆除大礼堂,大礼堂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大礼堂是1956年按原貌修复的,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