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外婆不简单

(2008-08-03 07:52:04)
标签:

奥运

杂谈

情感

我的外婆虚岁今年整90,目前北京武汉两地换着住

 

这位老人家最大的特点是好强,脾气倔,所以现在我们这些后辈如果犯起倔脾气来,一致把矛头就指向外婆,因为老祖宗都那样,还能指望我们怎样呀

 

正因为好强,外婆在外公英年早逝后,把正在念大学到初中不等的四个孩子抚养成人,真真地不容易.

 

我的幼儿园就是上的外婆教书的中学附属幼儿园.印象中外婆似乎没有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那种老奶奶的慈祥温和,她对孩子是不娇惯的.从小外婆就教我说英文,所以一直以来,我的英文成绩都不错

 

12年前,我一个人在北京,外婆来北京陪我,每天有个老人等着你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外婆给我煮汤喝,尤其是排骨西红柿汤,想起来都香啊! 那时候公司同事大多家不在北京,于是大家一口一个"姥姥"把外婆哄得无比高兴,平日都过来蹭汤喝.周末了,大家也带着外婆到处游山玩水,胡吃海塞.那是我长大离家多年后又跟外婆单独相处的一段快乐时光

 

10年前,外婆80岁,和我78岁的姨婆两个人,应他们侄女之邀到美国玩了一圈.两个老太太不要人陪,自己坐飞机来回美国.牛,就牛在中间还有转机,俩老太太全自己搞掂.回国时,我们全家10几口人在武汉机场把俩老人当英雄迎接.外婆回国后似乎写了游记,哪天问外婆讨来给贴我这儿.

 

外婆两年前检查出子宫里长了一个大囊肿,在87岁高龄勇敢地上了手术台,手术很成功.术后外婆自己总结的了成功四要点:自己乐观的心态,科技的先进发达,医院负责的态度,家人的团结关心. 你看,这老人家是不是很有文化?

 

去年冬天外婆在北京过的,我们陪老人家打麻将,每次外婆都把她那些钱拿出来给我们瞧,说:我带了钱的,不怕输你们! 结果,每每都是外婆最后说:不好意思,下次再输给你们啊!

 

外婆很喜欢看排球,电视里每场排球比赛她都一场不拉地看完,有时候还半夜爬起来看.她现在很期待奥运会咱国家女排夺冠,希望她心愿达成

 

今年唯一让我后悔的事情,是当初怎么没想到给外婆报名去当奥运火炬手呢.外婆现在走路还是很矫健,当火炬手慢跑个二三十米绝对没问题的,唉,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了!

 

下面转贴今年七月十三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文章,是关于外婆的(里面的姐妹花就包括我前文中说的姨婆,她今年也87了,也健康地活着)

 

                      体坛宿将粟伯兰的遗憾

 

我的外婆不简单我的外婆不简单我的外婆不简单我的外婆不简单

 

图为:粟伯兰的短跑冲刺
      图为:粟伯兰﹙右﹚和排球队队友
      图为:省二女中的篮球队。后排右二为粟伯兰
      图为:70多年前省二女中的毕业照
    
      本报记者刘我风
    
     家住汉口的粟伯兰女士今年89岁。早在1934年,15岁的粟伯兰即在第五届华中运动会中以7秒4的成绩打破当时的50米短跑记录,获得冠军;1935年,第六届华中运动会,16岁的粟伯兰一个人获得了50米、100米、跳高、跳远四项第一……遗憾的是,旧中国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次数和人数非常有限,粟伯兰没有机会代表祖国出征。
     上周三,记者拜访了粟伯兰女士。因为早年热爱运动的缘故,年近90岁的老人依然步履稳健,耳聪目明。
    
      东湖边的私人篮球场
    
     据粟伯兰女士介绍,她父亲粟培堃和蔡锷将军是同乡,亦是留日同学。蔡锷在桂林督办陆军小学期间,粟培堃是文化教员,李宗仁、白崇禧都是他们的学生。再后来,粟老先生参加了蔡锷发起的护国讨袁运动。粟伯兰记事时,父亲是在当时的湖北省政府任职,一家人住在武昌粮道街。
     在粟伯兰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他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一起送进学堂,并支持他们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当时,粟家在东湖边上有一些“土房子”,和银行家周苍柏先生(著名花腔女高音、声乐教育家周小燕的父亲)是邻居。粟老先生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一个篮球场,每到周末,就带着孩子们到东湖边打球。从粮道街到东湖,即便是现在开着车也有相当的距离,但粟家兄妹每次都是步行,“跑跑跳跳,一会儿就到了。”有私人篮球场培养出来的运动气质,粟家姐妹一入学就成了运动场上著名的“姐妹花”。
    
      蛇山下的女子运动队
    
     粟伯兰就读的省二女中原来在汉口,1932年,武大从蛇山脚下的阅马场校区(现省教院)搬往珞珈山,省二女中就落脚到武大旧址。老武大不仅为省二女中留下了西式结构的教学楼群,还留下了宽阔的大操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粟伯兰和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了学校组建的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网球队,参加了省、市运动会、华中运动会……1935年10月,粟伯兰作为种子选手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以1.26米的成绩获得(剪式)跳高第四名,为湖北争得1分。
     粟伯兰中学毕业那一年,抗战爆发,她随家人流落到贵阳、昆明,先后在(私立)大厦大学和云南大学学习英语。两年后,她因为结婚中途辍学,也告别了青春飞扬的运动场。
    
      水立方的曾祖母观众
    
     新中国建立后,粟伯兰回到武汉,进入省教院学习俄语,毕业后先后在市一中和市实验学校担任俄语和英语教师。课间,粟伯兰经常和学生一起打球,其娴熟的球技让学生惊叹不已。此后,她经常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体育比赛,那时她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了。
     今年2月,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揭开面纱后迎来第一项赛事,也迎来一位曾祖母级的观众,这就是正在北京大女儿家休养的粟伯兰老人。当中国队队员在游泳池中劈波斩浪时,他们不会想到,观众席上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老运动员,她终身的遗憾就是早生了几十年,没有机会像他们一样披上国家队的战袍,为国家摘金夺银。

(转载完)

 

下面贴张外婆近照。这是今年过年外婆在北京和家里第四代的合影    

 

我的外婆不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