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PP融资“易”,百姓还贷“难”

(2015-07-21 12:46:16)
标签:

财经

时评

公共服务

PPP融资“易”,百姓还贷“难”

PPP项目一个最大特点是依靠社会力量融资贷款,依靠消费者消费还贷付息。因此,项目要不要上?钱能不能还上?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PPP项目的上马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用基础设施服务,可以为眼下的稳定增长做出贡献,但是地方要算好帐,千万不要让老百姓背上还债的包袱。

根据各地公布的情况看,今年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河北推出32个项目,投资1330亿元;福建推出28个项目,投资1478亿元;四川推出264个项目,投资2534亿元;江西推出156个项目,投资3185亿元;湖北推出235个项目,投资3700亿元。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PPP项目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这个数字显然被低估了。因为仅全国37个城市已经批准的地铁项目就需要7.4万亿以上的投资,而地铁投资绝大多数将作为PPP项目融资。

即使按照上述5省平均的投资规模算下来,今年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也应当在在8万亿元以上。有关部门讲,今年推出的这些项目签约率将达到80%。这就是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实现8万亿元投资是有可能的。虽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投资只是国民经济总投资的一小部分。但是,却形成如此大的盘子,不能不让人费解。新常态下,依靠投资拉动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投资拉动,谁说了算啊?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讲,以前市场是基础性作用,以后市场是决定性作用。但是,推出这些项目都是政府在那儿推,政府在建立项目库,政府在编列项目清单,政府在公布首批项目。甚至政府有关部门更是直言不讳,我们推项目、发文件就是要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如果都是政府说了算,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意义在哪里呢?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行政作用,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尤其是PPP中很多项目涉及政府的公共服务,更需要政府建立制度、制定政策、做好规划,特别是要根据公共财政能力量体裁衣,有能力的就做,没有能力的就不能做。而不能不顾公共财政能力,更不能把市场作用放在一边,搞运动式的投资拉动。

中国迎来了新常态,国民经济转入调结构、稳增长,重质量、重效益的轨道,没想到新一波的投资建设热朝又开始了。在推进公私合作过程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推出一批项目交给社会资本运营,这是行政命令;要求部门之间横向联动,上下之间纵向协调,推动推介项目的加快实施,这更像搞运动;要求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步办理,更违反了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类似要求,在实施公私合作的相关文件中不难发现。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如果变成“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都由政府说了算,那市场还有什么作用?是不是要回到政府包打天下呢?

利用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当然可以,也可行。但是,这事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投资者必须收回投资和取得回报。8万亿元的投资加上利息和回报,返还的规模甚少在12万亿元以上。这些投资和回报的返还,更多的是通过消费者付费,社会公众买单。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儿就是消费者发挥决定性作用,他们愿意不愿意买?他们买得起买不起?是PPP融资和能不能做的最关键的因素。

还是在5月,湖北老河口市签了60亿元的PPP协议。听起来很振奋。但是,老河口市只有53万人口,有2个居委会、9个乡镇。这个钱怎么还?当然还是靠消费付款还债。但是,老百姓有没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当地政府居然在协议上签了经营到期后,资产由政府回购。25年以后地价是多少?房价是多少?资产值多少?谁能说得准?到时候政府无力回购,是不是要求社会公众做永世的消费者,靠祖孙三代还债呢(徐宗威,公共服务学者、《公权市场》一书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