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几个经络实验

标签:
杂谈 |
历史上的几个经络实验
《对经络的物理检测与对经络存在形式的探讨》
现代科学有关经脉循行路线上的声、光、热、磁、电及同位素等物理探测结果,直观地显示了古人所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在生理和物理上的特异性,表明经络不仅反应一种感觉特性,更是人体固有的某种物质和能量的客观存在;经络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
121.20.111.* |
1楼 解剖期,对针灸机理的探索首先是从解刨学着手的,由于经络系统与已知的神精系统,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都不重叠,所以,最初人们寄予很大希望发现新的解剖系统。 1963年,朝鲜金凤汉宣布发现与穴位和经络对应的“风汉小体”和“风汉管”,轰动世界学术界,经中,法,美,德,奥等国的后续解剖观察,未能证实金凤汉的工作。 自此以后,从解刨学角度研究经络系统的努力,一直未得到明确和统一的结论。 唯象证实期, 1947年,德国医生Richard 1950年,日本医生中谷义雄独立发现了皮肤上与穴位和经络有对应性的“良导点”和“良导络”。并发展成一种诊断技术。 1953年,德国医生Reinhold 很快,俄,法,奥等国相继开展此研究,并以经络的电现象为基础,形成了多种诊断技术。 至此经络电现象被确认。 截下肢体也可找到与经络对应的电导分布,预示经络不可用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解释经络电现象,由于体液电导性能非常好,也不能用体液分布解释, 由于测量是在皮肤上进行的,因此这时西方研究人员谨慎的用“皮肤电阻”来解释经络电现象。 日本生理学家元广山做了去角质层实验,表明皮肤角质层对经络电现象不起作用。 至此,对解释经络电现象解释的努力受阻。 其他实验报告, 60年代,美国纽约医院Becker和他的实验小组同事们用自制的仪器,精密的测量了穴位的形状,并用电导等值图来表达。这一测量表明,穴位并非一个边界清楚的区域,有确定的面积直径,而是一座看不见的小山丘,没有明确的边界,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不存在“穴位有多大?”的问题,只有“穴位在哪里?”的问题, Becker等又沿着经络皮肤进行连续测量,发现经络像一条小山脉,而穴位是这条山脉上的一个个小山峰。 这个实验后被中国同行胡翔龙,张人骥重复证实。 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Popp运用量子力学方法,对Voll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数值幅度概率分布曲线,第一次对经络电导现象做了非局域性研究, 得到正常人的经络电导数值概率分布是对数正态分布,不同于其他人体系统电导数值概率的“高斯分布”。 对于这一现象,Popp未能给出解释。 90年代,中国张长琳重复证实了这个现象。 |
|
211.138.9.* |
2楼 果然能吃 |
|
3楼 这都哪儿的传说啊请给明确参考文献,谢谢 |
|
|
121.20.119.* |
4楼 给出部分参考文献,仅供说明本人不是瞎说,这不是论文,懒得多写。金凤汉: Kim,B.H.Proceedings 中谷义雄: Nakatani,Yoshio.Ryodoraku Voll,E: Voll,E.Medikamententtestung. Becker,R,O.: Becker,R,O.etal.Electrophysiological |
|
5楼 哈哈,凤汉管的事情,是科学界著名的笑话;中谷义雄是一个卖伪科学测试仪的,其他两位不是很清楚,总之,所谓的证实在目前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不过是少数人的幻想 |
|
|
6楼 我很想知道什么叫做“数值幅度概率分布曲线”,太强了 |
|
|
121.20.119.* |
7楼 哈哈,笑话,这种词语干什么用?显示你轻浮张狂的科学精神?“卖伪科学测试仪”, 说他是假冒伪劣的或货真价实的产品都可以嘛。 测试仪也不是一个理论,如何说他伪科学呢? “不过是少数人的幻想” “没有得到。。。承认”不是不承认,更不是否认,可能是幻想,但不能“不过是幻想”。 “没有得到。。。承认”不能逻辑推出“不过是幻想”。 既然“不过”,就绝对是幻想以下了。 这种绝对,体现了有些偏激的思维方式。易成对极端的固执。 |
|
121.20.119.* |
8楼 “数值幅度概率分布曲线”,太强了-------------------------------- 汗,这里太乱了,简单说不清,就造词了。 量子力学中一种处理不稳定数据的方法, 先按时间等间隔分组数据。 再把数据按数值绝对值大小(振幅)进行等间隔分组,得到不同时间的数值的概率分布图, 由于数据不区分是哪个穴位的经络的数据,因此这是个非局域性数据分析。 这个分布图中,虽然每一点随时间变化不停涨落,但数据分布图形却不变。 对于健康人,这个图形是“对数正态分布”。 人体其他系统的数值概率分布图都是“高斯分布”。 |
|
121.20.119.* |
9楼 本贴内容来源:张长琳:人体内电磁驻波和经络的关系。《自然杂志》1995;5:275。 |
|
10楼 《自然杂志》是特异功能潮的先锋,1978年报道顾涵森"外气"实验而名扬天下。 |
|
|
121.20.101.* |
11楼 岂止顾涵森一篇"外气"实验报告,15年中有上百篇"外气"类实验报告。直至1983年休刊整顿。这里选择的是1995复刊后的报告。 |
|
121.20.101.* |
12楼 1983年应为199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