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湘桥区志人物传>>增撰的胡镇福传[原创]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夜阑茶话 |
胡镇福
(1908-1997.9)
胡镇福,潮州知名西医师、书法名家、文物鉴赏家。1908年生于潮州桥东,幼随其伯父习歧黄,曾先后就读于韩山师范学校附小、潮安县真光高等小学、揭阳中华医院附设医校。1923年赴上海求学,1929年秋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29年底返回潮州,在桥东开设西医诊所,并兼任韩山师范学校校医。1939年潮州城沦陷,胡举家避难于潮安县仙田村,坚持为贫苦农民治病。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潮州城内继续开设诊所。1952~1958年任潮州搬运工人卫生所医疗组组长;1959~1963年任潮州镇第三卫生所副所长、所长;1964~1982年夏,任潮安县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主任兼工会副主席;1983年胡镇福退休,仍聘任潮安县慢病站医师、多次随集德福利会到幼儿园、各中小学和山区农村开展义诊。曾获市、县、镇先进工作者称号。担任过潮州镇第五届人民代表、潮安县政协委员。
胡镇福精通医术,医德高尚。抗战期间,疟疾肆虐,一般医生缺药缩手,胡镇福却手到病除,被潮安县四区(今磷溪镇)十三乡村民誉为“胡镇福,有办法”。他对待病人不分贫富老幼,一视同仁,对特别贫穷的患者则分文不取,施医赠药。1945~1949年他冒着被国民党发觉杀头的危险,多次被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丁身扬)请到游击队驻地,免费为生病的战士诊疗。20世纪60年代,他在任潮安县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主任期间,提出用“石炭酸”代替“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不但解决了当时医院因药物紧缺,化验面临中断的难题,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他确诊并救治了不少小儿结核性脑炎患者。1962年潮州镇以《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胡镇福医师》的专题,并以作为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文件的形式,介绍其先进事迹。他热爱家乡,为潮州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尽心竭力,作出了应有贡献。他也是潮汕地区知名的文物鉴藏家,名人书面、古瓷器、铜器、玉石、竹木雕均有所涉猎。收藏有众多潮汕文化名人及国内名家的书画,为后人留下一份潮汕文化遗产,也为弘扬潮汕文化作出了贡献。他也是一位书法家,潮州西湖垂钓亭匾额、开元寺碑廊皆有其隶书墨迹。潮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他的隶书条幅。他教子有方,其子女多已成为知名教授、医疗专家和书画家。1998年胡镇福的家庭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妇联、广东省文明办授予“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称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