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安说
石安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34
  • 关注人气: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2008-09-03 23:07:40)
标签:

说印

浙派

篆刻

石印山民

分类: 篆刻文集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图:山民所刻“菽处书画印”,浙派印风,阴文印,尺寸:1.5cm*2cm

 

    学印之人,不曾学浙派,是很难想象的。
    浙派是和皖派明末清初并称于世的著名篆刻流派,分别以切刀和冲刀两大主流刀法成名于篆刻江湖,就刀法论,颇有象武林中少林武当并称的盛名。
    由此可见浙派篆刻在中国篆刻艺术中的地位之重。
    我们谈浙派篆刻,就一定会提“西泠八家”。他们分别是:丁敬、黄易、蒋仁、奚冈、陈鸿寿、陈豫钟、赵之琛和钱松。“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篆刻,从乾隆到咸丰,百余年一直称雄于中国印坛,成为一支对后世篆刻影响深远的重要篆刻流派。
    我观浙派篆刻,显著特征如下:
    篆法:浙派篆法源于秦汉。浙派创始人丁敬的《论印诗》“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道出了浙派篆刻的起源。源于秦汉,并参入六朝乃至元明的篆法,经过浙派诸人的努力,在印文中改造了汉印文字形态,从小篆、缪篆和汉隶之间寻找一种更灵活和适合印章的字法。主要表现为把篆字加以隶化、简化,浙派对篆书入印是有较大贡献的。
    章法:浙派的章法也多取自秦汉印的布局,并结合了元明篆刻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追求平正浑厚。在笔划处理上多做减法,重点在于删繁就简。不过到了西泠八家后期,多少有些六朝叠文印陋习,为了适应印形而牵强附会,在章法布局上堕入程式。
    刀法:切刀刀法是浙派篆刻最主要也是最明显的特征,浙派篆刻家运用比先贤更纯粹的切刀法来表现印章的刀刻之意和古拙之趣,并成为浙派的成名招术。浙派始祖丁敬在学印过程中研究了大量的秦汉玺印,但又不囿于此,还兼收并蓄地汲取了元明两朝仍至清初同时期其他篆刻家的营养,尤其是从朱简的碎刀法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强化了运刀的节奏起伏感,每一线条的篆刻都由多次提按起落的切刀来完成,并使线条呈现“屋漏痕”式的效果,刀锋显露于外以求印章感觉苍劲拙朴,并由此开创了以切刀为鲜明特征的浙派篆刻。西泠作家的其他诸子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篆刻风格。传到赵之琛时已近程式,变成刻意为切刀而切刀,除了刀法更加娴熟外,篆法和章法上渐少变化和生气,呈现千印一面的现象,浙派由此走向式微。而钱松,其实继承了浙派切刀技法外,但在篆法和章法上有了更多变化,产生不过他未能起到中兴浙派的作用,并多少有些游离于外,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欲把钱松排除在浙派之列的原因。
    赵之谦对浙派有过评论:“浙宗见巧莫如次闲,曼生巧七而拙三,龙泓忘拙忘巧,秋庵巧拙均,山堂则九拙而孕一巧。”可谓一语中地。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山民所刻“画一壶天地小蓬莱”,浙派印风,阳文印,尺寸:2cm*2cm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山民所刻三十六峰草堂”,浙派印风,阳文印,尺寸:2cm*2cm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山民所刻“香焕风恬”,浙派印风,阴文印,尺寸:2cm*2cm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山民所刻“西冷钓徒”,浙派印风,阳文印,尺寸:2cm*2cm

【篆刻评论】浙派篆刻

山民所刻“陈瑞琦印”,浙派印风,阳文印,尺寸:2cm*2c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