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雀

(2019-07-12 12:36:32)
标签:

孔雀庄园

创业

家乡

一方水土

情感

分类: 棉布长裙

                                                           孔雀

孔雀

                   

      想想也真是惭愧,我居然等了这么久,才来到凤舞山。

确切地说,凤舞山并不是一座山。它最多也就是个小土岭。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凤舞山的“仙”,是孔雀。山的东边,是大路,连接着外面的世界。山的西边,是小路,连接着我老公的村庄。我们的小家在工作驻地,但我们回老家的次数,还是蛮经常。这座小小的凤舞山,则是我们来来回回的必经之地。

而每次经过这里,我们几乎都会想到金一和他的孔雀。

金一是凤舞山的主人。他跟老公同村同辈。跟我则是中学同学。彼此都是相熟的。在他去山东农业大学念书以前,我们还经常小聚。那时候的他,就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端起的酒杯里,斟满的都是对未来的规划。

后来,他去了山农念书,再相见时的交谈里,他的目标似乎更加明确了。他说,要自己搞养殖。

其实我并没有多么惊奇。山农大的毕业生搞养殖,专业还是蛮对口。而我对敢于自己创业的人,向来充满敬意。人生一世,总得做点自己喜欢且有价值的事。但是其中的困难,却又常常让人望而却步。

我想金一的创业,也并不容易。但那时的我们,都奔忙在各自的路上。彼此间联络渐少,到后来就都没有了消息。但是回老家时经过的那个小土岭上,却有一排排的房子盖了起来。

我问老公:“谁在这盖的房子?”

老公说:“金一啊!他要在这里养孔雀。”

孔雀?那不是百鸟之王!都说凤凰是神鸟,可它只飞翔在传说里。孔雀却是大自然中,真实而又美丽的存在。它,当是鸟中之凤了。

“所以才叫凤舞山嘛!金一取这名,还是费了心思的……”

原来这小小的土丘,已经有了名字。

“孔雀只在公园里见过,还真没见有人养过……”

“据说也确是不容易。但创业嘛,总得交点‘学费’。已经越来越好了……”

“金一还真干起来了,有头脑也有魄力啊!”

这样的对话,几乎在我和老公每次经过这凤舞山时,都会有的。但我们从没有停下来。走近去看一眼。我们都在匆忙地赶路。

后来,岭上的房子渐渐多起来。凤舞山的规模,在悄无声息中扩大着。但“马金一”这个名字,却日渐火热了起来。报纸、网络、电视台,各路媒体都在抢他的新闻。他抱着鲜花,披着彩带。镁光灯照耀下的脸庞,神采奕奕。面对记者的话筒,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我知道,马金一,成了。马金一的孔雀和凤舞山,成了。

却直到今天,才终于走进这爿小小的土岭。它早就不再是一座荒丘,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孔雀庄园。

中巴车拉着前来采风的山东省作家团向凤舞山进发的时候,天一直在落雨。久旱逢甘霖,远道而来的文豪们给官庄带来了一场喜雨。待到达目的地文友们下车的时候,雨却又适时地停歇了。一切,都那么恰逢其时。

雨后的凤舞山,天清气明。出来迎接我们的小伙子操着东北腔,肤色黝黑,满脸笑容。他的口才很溜,业务娴熟。一听就是经常接待前来参观的人群。他说他姓蒋,老家其实就在本地,只是很小就跟随大人去了东北。现在因为孔雀的缘故,又回到了故乡来。

怪不得感觉如此可亲,原来都是故乡人!他的脖子上扎了一条彩色的小围巾,身穿花色繁复、图案抽象的T恤和长裤。很个性也很文艺,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气质。文友中有人说了一句:“嚯,这小伙儿就蛮像一只孔雀!”

大家都在笑。我也豁然开悟。我想这小伙儿的身上,熏染的正是一种大自然的气质。与孔雀待久了,身上就有了森林的讯息。

小伙子一直就那么笑着,他带领着我们,首先走进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展厅。

展厅里陈列的,都是孔雀的标本。一进厅,就有文友在惊呼:“啊呀,这么美!”

的确是美。曾经看过各种各样的展览,但关于孔雀的展厅,还真是第一次见。展厅很长,孔雀的标本分列两行。除了羽毛鲜艳的蓝孔雀、绿孔雀,我们还第一次看见了白孔雀。本以为孔雀只有蓝孔雀、绿孔雀这两个品种,却原来还有毛色纯白的白孔雀。它高傲地立在展厅里,就像是着了婚纱的新娘。那专注的神情,曼妙的身姿,吸引着一众文友频频举起手机,为这圣洁的孔雀留影。

离开展厅,我们向养殖园走去。蒋姓小伙儿依旧笑容可掬,一路热情地给我们作着向导:“我们的庄园很大。大家慢慢走,慢慢看。刚才看的是孔雀标本,下面我们去看活生生的孔雀!”

原来这片小小的土丘,已经让金一和他的员工们,绘成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它将我脑海里那个一向狭小的空间在瞬间放大,我在这放大里,突然有些迷失起来。恍然间它好像并不是我所熟悉的家乡,而变成了孔雀的世界。

真的孔雀,我其实也见过的。但那不过是公园里面的一两只。这凤舞山孔雀庄园里的孔雀,其数量之多却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养殖园也是分成两列,中间是过道,供养殖或参观的人行走。见有生人走近,不少孔雀发出了警惕的鸣叫,声音颇有些刺耳。

蒋小伙笑盈盈地问:“是不是觉得孔雀的叫声不太好听?”众人纷纷点头。大家着实觉得这孔雀的叫声与它美丽的外观,不太匹配。

“其实不好听就对了!因为这是孔雀御敌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吓唬入侵的外敌,用来保护自己的!”

原来如此!孔雀的鸣叫我是第一次听,但以前却多次听朋友们说起。他们边说还边学着叫几声,把周围的人群笑得前仰后合。笑过之后,大家都觉得颇有遗憾,遗憾这么美的孔雀却有这般并不悦耳的叫声。今天听了专业的介绍,我内心的那股遗憾忽然就消失了。山河草木,花鸟虫鱼,地球上的每个生灵都有其生存的法则。就好比“你的善良,必得有点锋芒”,孔雀如此美丽,它遭遇的风险也就更多。这多少有些骇人的鸣叫,便成了它的武器之一。

我们边走边看,渐渐进到养殖园的深处。孔雀见我们如此友好,其神情和姿态似乎也渐渐放松下来。有的文友一个劲地在和孔雀对话:“喂,开屏开屏!快开屏啊!”

蒋姓小伙儿被我们着急的样子逗乐了,他又跟我们介绍说:“其实孔雀开屏,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便是求偶,公孔雀向母孔雀展示自己的美。现在不是孔雀的发情期,所以开屏的就少。你们若是春天来,开屏的数量就非常大,那场面才是壮观!其二呢,这也是孔雀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当它们觉得外界有威胁时,便打开尾屏。尾屏上羽毛末端的花纹,很像一只只眼睛。它们齐刷刷瞪向敌人,为孔雀的御敌带来浩大声势。孔雀们好像在说: ‘看,我不怕你!我有很多很多眼睛!’”

小伙儿的讲述娓娓道来,非常精彩。文友们听得入迷,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态。原来这美丽的尾翼,不光是徒有其表,还有如此强大的功能!

真应该出来走走的。真应该早来看看这些孔雀。宇宙生灵,世间万物,有着太多太多我们未知的奥秘。

隔了丝网,我们与孔雀对视。它们或者目不转睛,一动不动;或者兀自鸣叫,不睬游人;还有一些则像是忽然来了兴致,居然慢条斯理地,打开了自己的尾屏。

文友们兴奋起来了,叫着:“开了开了!开屏了!转过来!转过来呀!”孔雀背对我们的时候,彩屏难以显示全部的美丽。在文友们急切的呼唤下,孔雀们好像听懂了什么,它们果真就慢慢悠悠,将身子转了过来。此刻的孔雀,矫首昂视,神采奕奕。细长脖颈上蓝色的羽毛就像锦缎,闪亮光滑,宛如绅士的领带。打开的尾屏上,一只只“眼睛”映着初夏的阳光,散发出骄傲的表情。

文友里有不少是专业的摄影师,他们赶紧举起手中的单反,“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他们要把这难得的美丽,定格成永恒。

有文友向小蒋询问:“孔雀吃什么?好养吗?”

小蒋说:“它和鸡的习性差不多,基本就是鸡吃什么它吃什么……”

原来这美丽高傲的孔雀,也只是“粗茶淡饭”长起来。它并不需要多么精细的饲养,就为人类奉献出了这般大美。

走出养殖园的时候,小蒋从办公室里取出好多孔雀的羽翎分发给我们。大家又兴奋起来。这些柔美的羽翎,以前只在风景区见过有人售卖,且价格不菲。却不知道这凤舞山,就是它们的货源之地。大家上前争抢,纷纷爱不释手。小蒋看大家这么喜欢,便又捧出了好多孔雀羽毛做成的耳环,赠送给女文友们。把些个男文友们羡慕的啊,只恨自己此刻怎么不是个女儿身……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孔雀的孵化车间。小蒋打开孵化器,一只只孔雀蛋整齐地排列。它们的个头和鹅蛋差不多,色泽也几无差异。一切都是机械化了,温度的控制不用操心。小蒋还特意捧出了一只出生不久的小孔雀,它歪歪扭扭地走着,像极了一只丑小鸭。但,这茫茫世间的诸多大美,都不会让你轻易发现。就像眼前的这只小丑鸭,终有一天,它会变成美丽的大孔雀!

参观即将结束,我们在凤舞山庄合影。雨,又开始淅沥起来,滋润着这片充满了希望的土地。

却一直没见到凤舞山的老总马金一。作为老同学,我很想和他叙叙旧的。小蒋说:“马总出发了,他一直很忙……”

是啊,如今的马金一,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是豪情满怀的稚瑟青年。他已经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那些个“劳动模范”、“创业之星”的头衔,都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汗水和行动。他是用自己的辛劳与智慧,让这方水土,也如只只孔雀,华丽丽开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