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墙角那朵卑微的花

(2014-10-20 14:09:41)
标签:

情感

分类: 素心棉麻
 
                                                             墙角那朵卑微的花
 
     公历511。周日。雨后初霁的晨。趴在电脑上,继续着我没有始终的稿子。手机响起短信息的提示。低头浏览,是婷婷:“嫂子祝你节日快乐”。没有标点的一句话,让我的心头,在一瞬间五味杂陈。

婷婷,我的小姑子。她今年25岁,在安丘的一家绣花工厂,工作了快10年。

我的夫家姓马。村子叫做马家寨庄。只要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单从名字来看,这村庄就曾经相当土豪。即便是现在,它依然是所在乡镇中名列第二的大村。而我的夫家,据说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

第一次进老公的门,是个秋天。宽宽的正房,高高的月台。一个瘦小的女孩,低头蹲在井台边洗刷着茶壶茶碗。我一下子愣住了,眼睛盯着女孩,语气却抛向四周:“咦,这是谁呀?”这是我走进婆家大门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旁的老公表情复杂,似笑非笑。女孩没有抬头,她穿一件蓝色的毛线衣,过耳盖颈的短发覆住脸颊,我看不见她的表情,但我觉得,她应该没有笑容。

站在南屋门口的公公发话了,他笑着说:“婷婷,你说你是谁呀?”

公公是个标准的农民,他的脸和土地一样黝黑。而那脸上的皱纹,和山间起伏的沟壑,也好有一拼。他的生活,就是种地,种地,种地。没有除此之外的,第二件事。即便是两个儿子,似乎也不在他的视线里。

是的,在走进夫家的门之前,老公跟我说,他兄弟两个。18岁的弟弟,在部队当兵。

可是现在,却分明多出来一个。一个完全不在我想象里的。女孩子。她穿着旧的蓝毛线衣,低头干活。她站起来的时候,我看见了她长长的睫毛,乌黑的眼珠。而她尖尖的下巴,略黑的皮肤,还有高挑的身形,分明和我的老公,有着极大的相似。

一个漂亮的女孩。但没有人跟我介绍,她是谁。他们依旧各做各的,忙着自己的生活。我只是从日后的耳闻目睹、直接或间接里,知晓了一切。

她叫婷婷。那年9岁。我的老公,她唤做“哥哥”。我的公公,她唤做“爸爸”。我的婆婆,她唤做“妈”。但,她却并不是,婆婆身上掉下的肉。她是我老公的舅舅的女儿,应该唤我的婆婆为“大姑”。她那年9岁,却已经在老公的家,生活了9年。

婆婆说,婷婷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生她的时候,是个三伏天,但婷婷的出生让全家人的热情瞬间降到冰点。给亲戚报喜、给邻居送面等一系列的程序全免了,倒是商议着怎样才能再顺利的生一个儿子。

那时候,老公的姥姥,也就是婷婷的亲奶奶,我婆婆的娘,年纪尚轻,家里一应大小事务,还能做主。她坚持要把这个不该出生的多余的孙女,送给我的婆婆抚养。这样以来,她的孙子梦可以继续,而这个孙女,她也还能时时得见。

婆婆没有明确表态,为了自己的亲娘,她算是有些不情愿的默许。但公公的态度相当明确: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也已经因为超生而被罚款。若再多出个女儿,岂不是自找麻烦。不要。坚决不要。

但婷婷的奶奶,却抱着婷婷,硬生生的送到了婆婆家里。那个时候,婷婷刚刚满月,才30天。30天后的小婷婷,再也没有吃过妈妈的一口奶。婆婆在公公阴沉的脸色里,用菠萝豆和杏仁饼干,喂大了她。

我曾经问过老公,婷婷的名字谁起的,很好听啊。老公说,你懂什么呀,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停停”,而非“婷婷”。意思是,停停吧,别再生闺女了。我恍然大悟,想起了村里那些叫做“换换”、“带弟”、“小等”的女孩,她们无一例外的,被赋予了某种期待。包括我在内,乳名也与自己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孩,有着密切的关联。

即便没有母亲的奶水,即便公公一直阴沉着一张脸,但婷婷,还是在婆婆的杏仁饼干和菠萝豆里,长大了。无论她和老公有着怎样或深或浅的血缘,无论她和婆婆的母女关系是怎样的牵强附会,我却从一开始就觉得,她是我的小姑子,名副其实。第一声“嫂子”是她喊的,而第一次喊她“姑姑”的,是我的儿子,她最疼爱的小侄儿。

犹记得刚刚嫁到夫家的第一年。是个夏天,刚刚吃过午饭不久。家人都出去了,只有我和小姑子。她伏在炕沿上,忽然冒出一句:“今天是我生日。”我先是愕然,后是默然。婷婷,我的小姑子,她在十几年的人生岁月里,没有过过一次生日,也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

我静心一想,那天应该是农历的六月十五。我说,“那你是属什么的?”她说,“有时候俺妈说我是属龙的,有时候又说是属蛇的,我也不知道了。不过他们都说我和小姨家的‘换换’一样大……”

“换换”是小姨家的女儿,从名字来看,她也被家里人寄予了某种期待,但庆幸的是,她是家里老大,而且,很快就有了弟弟。作为和小姑子同龄的女孩,她的境遇却明显不同。父母宠着,爷爷奶奶爱着。不怕见人,话也多。身上穿的,手里拿的,明显和小姑子不在一个档次。我于是靠着婆婆和家里其他人的有关描述,艰难的推测出了小姑子的年龄。她应该生于1989年,属蛇。一条农历六月的蛇,也许过度的炎热会让她行动迟缓,但总好过,只能沉睡的寒冬。

转过年来的春天,我身子笨重,在家待产。有天晚上,刚刚读五年级的小姑子进了我的房间,她说:“明天学校开运动会,老师让我们早上吃四个鸡蛋。”我说,让妈妈给你炒。她不说话。只是沉默着趴在床沿上。

第二天,等小姑子起床上学的时候,公婆早就不见了人影,他们应该天不亮就去了草莓大棚。而我的小姑子,饿着肚子去参加运动会的小姑子,居然在跳高的项目上,获得了第二名。晚上她把写着“奖”字的笔记本拿给我看,非常开心。我也很开心,却又觉得异常沉重。

儿子出生了。婷婷每天一放学就往家里跑,一到家就趴在炕沿上和她的小侄子脸对着脸。每当这时,婆婆总在一边喊:“你别靠孩子那么近,会掉进他眼里东西。”她便把头稍微抬一抬,但又分明带着不舍。她说:“等他长大了就好了,我买好东西给他吃。”

儿子很快就大了。小姑子也读了初中。进了我所在的学校。家里只有一间房,我只能让她住校,但我绝不让她吃学校的食堂。我让她在家里吃。虽然我的厨艺,真的还赶不上小姑子。但我的家就是小姑子的家,让她吃我做的饭,是我唯一能为她做的。我每周都给她零花钱,她是女孩,有自己需要的东西。

偶尔的,我也会小心翼翼的问小姑子些敏感的问题:“婷婷,你亲谁?”

“亲俺妈。”她不抬头。

“为什么呢?”

“俺妈养了我,俺娘没养我。”她依然没有抬头。

婷婷,这个刚刚满月就离开了亲生父母的女孩,如今唤自己的大姑为“妈”,唤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娘”。但我总觉得,不管是娘还是妈,似乎没有一个,真正将她看做,自己亲生的女儿。

但婷婷,却是真真实实的,爱着这个她从小长大的家。

18岁,婷婷进了绣花工厂。每次回家,大包小包的拎着。烧肉和香蕉是给公公的。薯片和酸奶是给小侄子的。还有买给我的高跟镶钻的系带凉鞋,她说,“嫂子,给你穿。”我从来就没穿过这种类型的凉鞋,但我依然非常开心,说,“好,我也换个感觉。”然后,她便开始了洗刷和打扫。茶几和大衣橱擦的锃亮,茶壶茶碗全部焕然一新。婆婆在一边嚷着:“不用擦,过几天又脏了……”小姑子好象什么也没听见,依然自顾自的忙活着。儿子形影不离的跟着她,嘴里嚼着薯片,一口一个“姑姑”。

22岁。小姑子长到了167。长长的睫毛,黑黑的眼珠。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非常美。人堆里一站,很是扎眼。

很快,她就带回了自己的对象。男孩朴素文静,和小姑子同龄。我很放心,命运对她还是眷顾的,能让她碰上一个踏实可靠的人。我多么期望我的小姑子能早点嫁人,这样她就可以,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可以开始,自己真正的人生。

 

2014。雨后初霁的晨。母亲节。收到小姑子的祝福短信。我回复说:“你也快点结婚吧,也早点做母亲。”

小姑子回复说:“不想结婚,等结了婚,就去别人家了……”

看着短信,我久久思忖,五味杂陈。我一直都觉得,对小姑子来说,家的感觉有些冷漠,但在小姑子的心里,却一直都有着深深的归属感。她对每一个陪伴她长大的人,心怀感恩。无论是菠萝豆还是杏仁饼干,无论是婆婆粗糙的料理,还是公公终日阴沉沧桑的脸,对婷婷来说,它们都是从小陪伴的味道,即便没有母亲的奶水,也一样的记忆深深,富足营养。

记得儿子曾说:“妈,等姑姑结婚的时候,我给她端鞋。”

忽然有些泪眼婆娑。我的小姑子啊,无论你是否愿嫁,我都期待着能有一天,你穿上小侄子捧上的婚鞋,走进婚车,开启另一种人生,开始又一段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