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四方】——米仓道上的奇观:巴中南龛山摩岩石刻

标签:
川行天下摄影旅游四川巴中米仓道隋唐摩岩石刻图片原创 |
分类: 川行四方 |
米仓道,乃是古代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入蜀之古道,人称"米仓道"。其北起陕南南郑县,南至四川巴中县,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米仓道全长250公里,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
《读史方舆纪要》记:“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于四川保宁府之巴州,为米仓道。”
这里的石窟造像,大窟小窟,密如蜂房,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尤为壮观。它为研究我国隋唐摩崖造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云游巴中时留下的洗墨池。现在的游人到此,可知诗人当时的情怀?
南龛的摩岩造像以佛教为主,人物特征鲜明生动,匠心独具。佛像表情庄严肃穆,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肌壮筋实,威风凛凛;飞天像雕刻精巧,直感较强;观音像精美绝伦,丰腴的躯体,圆润而富有青春气息的面容,婀娜动人的体态,体现了唐代仕女雍容华贵的风姿。南龛石刻的布局别具一格,最大的龛窟见方逾丈,最小的仅5寸,大小相间,疏密相配,错落有致。
巴中石刻的艺术特色也很突出,精湛的雕刻技艺不但体现在悬崖石壁上成片镂空雕凿,而且装饰华丽,色彩变幻多样。尤其在人物造型上,许多造像并未按佛教故事描述的那样去雕刻,而是打破传统雕像模式,并带有明显的川北风情。
巴中石窟所塑造的人物风格受唐代长安洛阳一带艺术风格影响,佛像面部丰满,身躯魁伟,菩萨雍容华贵,其形象多体现了武则天时代创下的体态丰圆、樱桃小嘴、腰枝微扭和安详宁静的模样。力士像威武勇猛、雄健有力。
这里的石窟造像,大窟小窟,密如蜂房,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尤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