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润堂制蓝釉葫芦形双层带柄酒壶

标签:
蓝釉瓷器景德镇文化 |
分类: 评论 |
http://s8/middle/59d83c0bga0e194cfb327&690
http://s11/middle/59d83c0bga0e1963def0a&690
http://s2/middle/59d83c0bga0e1978d8fc1&690
http://s11/middle/59d83c0bga0e198ec7b7a&690
http://s10/middle/59d83c0bga0e199c22199&690
彩润堂 清景德镇瓷器堂名款,多见于乾隆朝器。
蓝釉瓷: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掺入适量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1280℃~1300℃窑内一次烧成,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窑几乎从未间断过生产。低温蓝釉在唐代已经普遍应用在唐三彩陶器上。经钴蓝釉装饰的器皿,在低温焙烧后显得高雅别致,蓝色亦光彩绮丽。高温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瓷釉新品种,后人称为“霁蓝”。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中出土了3件蓝釉瓷器,蓝釉色泽深沉典雅。蓝釉瓷器装饰有以下两种技法:一是在纯蓝色的釉上绘制金彩,蓝与金色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金彩的装饰效果;二是在通体蓝釉地上,绘以白色花纹,使着意刻画的白色纹饰更为生动,代表器如扬州博物馆藏传世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明、清时期,蓝色釉器皿数量增多,质感越来越好。永乐蓝釉,蓝色纯正,釉面光润肥厚。宣德时期蓝釉烧造的工艺技术更纯熟,蓝釉质感凝厚,色泽美艳,犹如蓝色宝石,被叫做“宝石蓝”。后人在品评时,将其选为上品。成化蓝釉蓝中泛紫。弘治、正德蓝釉有的蓝中泛黑,有的闪灰。正德时期个别器皿垂流釉现象比较明显,质量明显不如前朝。嘉靖、万历时期蓝釉取用回青料,发色浅淡,次者蓝中泛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蓝釉瓷器色泽匀润稳定,烧造高温蓝釉技术在平稳中有所提高,釉色光泽匀润,釉面近似茄皮色,色浓暗者仿明宣德蓝釉效果,然而釉面稍欠肥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