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那些事儿《龙华文艺》

标签:
日报 |
分类: 2020年2021作品录 |
今年回家乡揭西过年,看烟花表演、爆竹助阵,还有舞狮、迎老爷等民间传统节目,找回了久违的年味。但最让我兴奋的是偶遇了拳师傅。大年初一,在村广场见到几位舞狮的师傅表演了一段拳术,一招一式中颇见几分功力,这不禁让我想起儿时拳师傅的影子。
以前家乡山高林密,常有盗匪出没,练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关键时刻,还能抵抗盗匪,或自卫防身。有一身好功夫,就很少人会欺侮你,也会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当然,也不能不讲武德,否则会惹来麻烦。客家人不仅崇文,尚武之风也很盛。到了现代,治安渐好,大家忙于生计,练武之人渐少。但在特殊的行当里,有好的功夫,还是挺吃香的,比如舞狮,没点武术功底,也是舞不好的。尤其是舞狮头的师傅,更是队里的主将。功夫过硬,才能舞出雄狮猛虎般的霸气和威风。为何叫醒狮,就是说舞狮的人不能没睡醒。所以说,观狮识人,不出其右。
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有南拳北腿的说法,南方的拳种很多,较有名的就有咏春拳、洪拳等。我不知道家乡的拳师傅打的是哪种拳,只觉得刚健有力,虎虎生风。我小时候看武侠片看多了,非常崇拜拳师傅,也曾偷师练武,幻想能飞檐走壁,仗剑走天下,替天行道。但练了很久,连基本的马步和鲤鱼打挺都学不好,也就作罢,看来练武也要有天赋。但对拳师傅崇拜却一如既往。
小时候,过年非常隆重。那时几乎每个村都有狮队,互相来拜年是常有的事,整个年过下来,“咚”“咚”的锣鼓声就没断过。但拜访的狮队多了,难免有竞争。比如刚好两支狮队狭路相逢,准备进村舞狮讨点彩头(红包赏金),那就得在村里的大禾坪上来一场比武大赛。为体现公平竞技的原则,两个狮队都会在禾坪上立起一面纸糊的标头(相当于投票栏),由观众来当评委投票,投票的方式很特别,直接用纸币粘在标头上,谁的标头钱多,谁就胜出,获得进村到各家舞狮的资格。而负者只能绕道而去,但也不会两手空空,还有标头的钱可以拿走。
每当有两支狮队PK,都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大禾坪上锣鼓喧天、彩旗飘展。村里的禾坪平时晒稻谷、麦子等农作物,过年的时候没什么好晒,就晒武功,算是派上了用场。禾坪上挤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看热闹的村民,为两支狮队加油喝彩。能进狮队的师傅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个个身手不凡,那怕是敲锣打鼓的师傅都有两下子。更不用说舞狮头的师傅了,他是镇场之宝,压轴出场。当然比武不是散打比赛,而是各自表演武术和绝活,即使对打,也是本队队员之间对打表演,这样才有默契,避免伤人。为增加画面感和精彩程度,可以动用道具,如大刀、剑、棍、耙头、铆针、长矛、铁盾等,这些道具都是真家伙,绝非银样镴枪头。只见刀光剑影、腾闪挪移,咣当声与吆喝声、群众的喝彩声混合在一起,气氛达到了高潮。虽然是按套路打,但也偶有失手挂彩的,更加感叹练武之人的辛苦和不易。
相比于带武器的表演,我更喜欢看赤手空拳的拳术表演。我觉得拳术更加接近武术的本质,更能体现孔武有力和阳刚之美,是真功夫。没经过千锤百炼,是打不好拳术的。好的拳师傅打出来的拳气势如虹,拳脚带风,一招一式都能给人留下力量和柔韧之美。
如今再遇拳师傅,江湖变幻,生态更迭。但拳师傅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激情始终没变,不禁为之心头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