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华的河

(2023-01-02 21:47:04)
标签:

日报

分类: 2020年2021作品录

龙华的河

刘庆方 文/图

在龙华待了20多年,我特别关注龙华的河。这大抵与我从小在小溪边长大,对水有特别的感情有关。1986年,我第一次跟随母亲来看望在龙华打工的大姐,我就发现龙华河跟老家的小溪特别像,都在河流的上游,都是弯弯曲曲,婀娜多姿,水清沙白,鱼翔浅底,远村依水聚,翠竹绕溪行,一派恬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有些狭窄的河段,水流湍急,打着一圈圈漂亮的漩涡。彼时,龙华虽然多了很多工厂和打工者,但河流还是原生态的模样,有村妇在河边浣衣,有村民甚至直接从龙华河挑水来喝。这些都与我老家的小溪是一个版本的,莫名就有了亲切感。

后来来到龙华工作、生活,对龙华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龙华河变化很大,过程艰辛、曲折。具体来说就是由清变浊,再由浊变清的过程,还有龙华河流经的地方,由农村变成城市。这些变化有阵痛,也有惊喜。

我还发现龙华河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龙华河明明与南面的大海仅咫尺之遥,但龙华河(包括所有的支流)却一路向北,奔向百里之外的东江,再拐一个大弯,又回到了珠江口,投入大海的怀抱。如此舍近求远,费尽周折,好长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个疑问。后来才知,这一切都与龙华的地形、地貌有关。整个龙华区的地形都属于盆地结构,四周高,中间低,但整体来说是西南高,东北低,在北面与东莞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豁口,整个龙华河水系的水都注入这个豁口,汇入东江的支流石马河,再注入东江。这种独辟蹊径的自然现象与龙华的成长不谋而合。龙华过去偏安一隅,却一路逆袭,后来居上。

我研究过龙华区的山川地形图,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未拆分为六个街道之前的龙华、观澜两镇都是同一个水系,即东江水系。包括境内所有支流都汇入同一条河,上游叫龙华河,下游叫观澜河,这里统称龙华河。这是深圳唯一一条向北流,并注入东江的水系。

若按径流量来划分的话,龙华不少河流只能算作坑、圳,这从龙华有些村的地名干脆以水为名可以应证,如大水坑、茜坑、樟坑等,坑和圳在本地客家话中就是高而深的河流,就连大深圳也是河流名。龙华河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可以通航到龙华老街的,说明径流量很大,虽然只能通行小木船,或竹排等小型的航运载体,但也大大拓宽了龙华对外交流的渠道。

在繁华的城市中,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污染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龙华大大小小几十条干流和支流都能彻底告别黑臭水体,还能一直保持河清岸绿也算是奇迹,为此龙华人付出了很多。蓝天白云下,高楼大厦与清澈河水相映成趣,沿岸成排成片的绿树、鲜花、青草与沿岸漂亮整洁、优雅的碧道融为一体。城市与河流和谐相处,互不打扰,是极难得的现象。过去河流围绕着田野、村庄转,现在则围着闹市转,穿街过道涤清流,也别有一番风情。我经常往龙华河沿岸跑,就像自己母亲一样,不多陪伴一下,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

如今,在龙华河畔遛弯已成了龙华人常规的节目。看水清沙白,鱼儿冒泡,白鹭翩飞,青草萋萋,鲜花扎眼;听水声哗哗、虫鸟唧唧,笑声朗朗;闻着略带甜味的空气,享受着清透的时光,清风徐来,顿觉神清气爽。是的,徜徉在龙华河畔真的很治愈,能治愈你的忧伤,你的烦恼,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龙华河是龙华人的诗和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