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半拜月娘

标签:
日报 |
分类: 2020年2021作品录 |
家乡人把中秋节叫做八月半,因为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刚好是八月的一半,所以叫八月半更加通俗易懂,也便于掐算日子。
八月半是传统的大节日,这一天是月圆之日,也到了仲秋节气,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睹月思亲,远方的游子都有归家的念头,所以,八月半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无论在外多么忙碌,这一天都会挤出时间回家与家人团聚。吃完团圆饭,各家的妇女都会张罗着拜月娘,一直要弄到月上中天为止。
家乡虽然在客家地区,但在地域划分上还是属于传统的潮汕地区,很多习俗都有潮汕特色。潮汕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当然,也有人说是为了拜月亮上的嫦娥仙女,这都是受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的影响。拜月娘的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但现在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随心就好。当然,即使不是八月半,一般初一和十五,家乡人都有烧香祈福的习俗,只是八月半较为隆重罢了。从我记事起,我就参与母亲在八月半晚上拜月娘仪式之中,即使后来到了深圳定居也极少间断过,除非遇到恶劣的天气,或忙于大事情,才无奈放弃。
拜月娘的场所,最好是门前,其次是天台、最次是阳台,这些都与赏月的视角和活动空间有关。过去农村大多是平房,遮挡物较少,门前有庭院树木的人家就更好,月光下影影绰绰,有种朦胧的美。小时候,我家门前虽没有庭院,但还是很开阔的。每到八月半的晚上,月亮还没有完全升起之时,母亲就会在门前支起一张圆桌,然后摆上柚子,苹果,火龙果,油柑、桔子等水果,水果不一定很名贵,但是一定有好寓意,最主要的是月饼一定不能少,条件不好时用月光饼(一种白米糕做成的圆形月饼),甚至是用芋头做成的月饼,后来条件稍好些就用油饼,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莲蓉和冰皮月饼,然后点上两根红蜡烛和几炷香,最后在蜡烛和香火的前面摆上三杯茶,并斟上一点茶,拜月娘的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最开始母亲会带头跪在台案前,对着月亮喃喃说些祝福的话语,并许下美好的心愿。过了一阵子,会叫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斟茶许愿,并反复告诫我们茶不要斟满,因为有古训:“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之说。斟太满就是对月娘的不敬。
当然,在拜月娘的空隙,一大家人借这个团圆的机会,可以敞开心扉拉拉家常。柴米油盐、工作学习、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有时也可以发牢骚,倾吐烦恼,但不管谈什么,大家都会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绝少争吵,免得在月娘面前见笑,糟蹋了美好的月夜。等到月上中天,几炷香燃尽,蜡烛也烧完,月娘收到了我们的心愿,拜月娘仪式才算圆满落幕。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放开肚皮吃月饼、吃水果了,每当那个时候,才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候。但我也很喜欢听母亲讲故事,说一些我似懂非懂的人生哲理。在月光如水、满地清辉的中秋之夜,听母亲唠叨也是一种幸福。母亲不是虔诚的信徒,但却有着宽广的胸怀,她总是跟我们晚辈说,拜月娘不要带有私心杂念,只求心安就好,做人也不要带有功利心,顺其自然就好。
八月半,拜月娘的传统习俗,母亲一直坚持着,环境在变,但美好的初心从未改变,就像那纯洁而美好的月亮一直散发着温柔如水的亮光,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