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72)
(2025-09-21 10:13:21)
标签:
纪实文化解字 |
郑翻钢的前半生(172)
幸福他们共享,痛苦他们共担。郑翻钢身体不舒服,她感到心神不宁,陶陶生病,他担心莫测。一次,由于气候突变,她感冒了,一连几天都躺在床上,见此情景,郑翻钢十分着急,就偷偷地给她做了好吃的,东西好坏是心意,精神上的安慰比起那些“安乃近”、“去疼片”的疗效要好很多倍。
感情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他是经受着千奇百怪的变化而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志同道合的基础之上的。
想起往事,郑翻钢不忍心吹灭那盏正在点燃的灯,可眼前的小梁,虽说比不上陶陶,但是她……算了吧!郑翻钢索性丢开眼前的一切,忘却眼前的一切,终于陶陶的形象在他的脑海里占了顶峰。在他的眼里,小梁的影子模糊了,她渐渐地远去了,隐没在苍茫的岁月里,但梁凤琴依然睁大双眼伫立在原地,在频频不断地向他招手“我爱你”。她希望他不要把她忘记,不要在她眼里消失。
秋天到了,万物开始枯谢了。晚上,郑翻钢踏着满地落叶的路,回连队取绒衣,一进大门,空旷的营区一个人都没有。“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正合计着,连队的通信远走了过来“忙啊,郑翻钢主动地打着招呼。
“小郑回来了。”他用一腔湖南的口音说。
“回来取件衣服,天凉了。”
“对,别冻坏了。”他应承着。“哎,你来信了,在排长手里。”
“什么地方来的?”
“嗯——”他挠了挠头“没太记住。”
郑翻钢急不可待地跑回排里,在排长的铺上翻了起来,真巧,一下从排长的笔记本里找到了。他正准备拆开,突然门开了。“谁来的信啊?”通信员一进门就问。
“家中的。”他瞒着他说。
“快看吧!”
郑翻钢顺手将信封的顶端撕开,刚把信纸抽出一半,一张很硬的东西从信纸里掉了出来,郑翻钢还没来得及去捡,站在一旁的通信员已经看见了是一张女人的照片。“啊,原来是你的女朋友来的信。”通信员边说边笑。
唰,像触电一样,郑翻钢的脸顿时骤红,他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通信员见他如此尴尬,忙说“你看信吧,我回去了。”
这时郑翻钢才回过神来,“坐一会啊!”他的话刚出口,通信员已经走了。
(20250919)
锲而不舍与契而不舍的区别
这两个词汇到底是哪个正确。首先契而不舍是由锲而不舍演变而来的,它是由契而不舍误写演变而来的,到目前为止,契而不舍它只是一个汉语的词汇,并不能作为一个成语通用,虽然锲而不舍是契而不舍演变而来,但是它们的意思还是有所区别的。
先来看锲而不舍。它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原句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锲的本意就是雕刻的意思,它在这里可以引申为磨炼,努力的含义,也就是通过不断的努力,磨练自己,让自己永不放弃。
再来看这个契而不舍,这里的契,它表示的是一种契约、约定,代表的是一种信念,所以说第二个契而不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放弃,不丢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语都有坚持不懈的含义,但是它们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第一个强调的是不断的努力,第二个强调的是坚定信念。
(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