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71)
(2025-09-11 09:19:23)
标签:
纪实情感 |
郑翻钢的前半生(171)
“呜——”一阵尖脆的哨子声传了过来,“报靶”射手们在射击线发出了信号,郑翻钢慢慢地站了起来,拿起红、白小旗,给射手么指示着命中的环数和弹着点。
太阳被高大的靶挡遮住了,红而虚的余晖从靶挡的顶端钻了出来,向人们显示着它的光辉。由于阳光的反作用,加之天色已晚,射击训练结束了。在回营房的路上他们踏着洒满夕阳的路漫步前行着……
晚上,郑翻钢失眠了。是的,她来了,现在她就在眼前。不是梦中的人物,不是渴望中的幻影,而是可以听到她的声音,触碰到她的目光,感受到她的青春气息……她那聪睿的目光是可以信赖的。白天的追记,在他的脑海中像狂风中的浮云,飘来荡去,白天发生的一切,犹如一艘无人而静悄悄的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人们不会料到它将驶向哪里,飘到何处,也无人知道它什么时候需要添油加水,更想不到狂风四起时,它是否会荡入旋涡,沉入海底而破灭不堪。在生活的海洋中,明镜的心灵似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心灵中的尘土,也会反射出灵魂中的污垢。未来的理想在鼓舞着他,眼前的事实在制止着他。“千万要注意啊,可不能含糊了……”
彼此的来往,在郑翻钢的心灵中,就像一根细线,时而搅动他的心,时而牵动他的情。回忆着参军前夕的幢幢情景,想起那容貌美丽、举止文雅、正直大方的姑娘——陶陶。
提起陶陶,郑翻钢是非常想念的,虽然分别才八九个月,却好像半个世纪未曾见面一般。几个月的相识,使他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郑翻钢虽然没有对她公开表白,也没跟别人说过,可眼睛里却时常流露过。她那相爱之情比他还要强烈,在平时的工作中,相互谦让恭敬,体贴入微。记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十月的一天中午,陶陶把郑翻钢招呼到广播室,从箱子里拿出一包月饼,送到他的手里,焦急地眼光望着他,用嘴向他示意。郑翻钢接过月饼之后,喉咙好像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给堵住了,连话都说不出,过了好半天,他才把月饼掰开,一半递给了她,她理解了,首先吃了起来。
月饼,格外地香甜,这哪里是在吃月饼呀,这不是在品味对方的心吗?……
(20250909)
男人为什么喜欢回老家
因为老家的地下埋着祖宗,地上留着自己的童年。有人说女人见过繁华之后就不愿意回老家,而男人见过繁华之后格外想家。对于男人来说,大城市的家只能叫做房子,而老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因为只有去那儿睡觉才是安稳的,空气是新鲜的,那一刻他不再是谁的丈夫,谁的父亲,谁的下属,他的身份只是父母的孩子,老家是忘不了的故乡。
故乡很小,小的只剩三间砖房;故乡很大,大到一辈子都走不出童年的篱笆院;故乡很轻,轻的只剩乡音乡话;故乡很重,一声寒暄就能把游子压垮;故乡很近,近到每晚都回家;故乡很远,远到星月兼程也走不到儿时的晚霞。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