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
(2025-04-11 13:11:23)
标签:
杂谈常识 |
赶大集
东北地区的三月中旬,虽然没有呼啸的北风,但春分前的春风,刮起来也是刺骨的,俗话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春风刺骨啊,只有真真体会一下,才能感到刺骨的寒冷。
辽中地区有几个大集是比较著名的。过去(改革开放初期)的茨榆坨大集,那是全国有名的,它主要以服装批发为主,兼带有布匹、鞋袜等,十几年的辉煌过后,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前几年的新民屯大集、冷子堡大集、杨士岗子大集,也都崭露头角,多以人们日用杂品、瓜果蔬菜为主要经营品种,丰富着人们的日用所需。如今的北长寿岗子大集,在辽中北部来讲,是非常有名的,它将周围十几里,几十里的村民都聚集了起来。以前我虽然也赶过大集,但都是走马观花,匆忙而过,今天算是真正领悟了一下赶大集的真实状况。
赶集,这个称谓,自古以来就有,旧中国有,非常盛行,那个年代,除了商铺之外,赶集、赶庙会算是重要的节日和活动,有钱人套上马车,拉着主妇和千斤,从几十里外的家赶到集市,买上一些日常用品。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大集,但在改革开放前夕,又兴起了社会主义大集,当时辽宁的哈尔套大集曾轰动一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个人”大集。北长寿岗子大的大集,就属于个人大集,每月的逢三、六、九为集日,天刚亮,卖主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村中唯一的一条南北大街的两旁,摆起了各种摊位,那些摊位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任你想象不到的都有,比如:利用汽车作为摊位的,在铁架上摆个门板当摊位,有的把大木槽子、大铁盆直接放在地上当摊位,有的把铁锅支在煤气罐上当摊位,有的在地上铺块塑料布当摊位,奇形怪状,什么样的都有。摊位上摆着服装衣帽、各种农具、瓜果蔬菜、各种海产品、油炸小食品,豆制品、腌制品,应有尽有,只要你手里有钱,想买的基本上都能买到。
当然了,摊位是需要付费的,大的摊位每天十元,卫生费二元,小的摊位每天五元,卫生费二元。我问过摊主,除了交的费用,每天还能赚钱吗?摊主很含糊地说:多少还是能赚一点的……由此看来,在农村生活,只要能吃苦,舍得力气,还是能够生活很好的,如果好吃懒做,那就另当别论了。
(20250407)
常识:哪些是靠窗口的火车票
人们在探亲访友,外出旅游坐火车时,都喜欢坐在靠窗口的座位上,一来不受他人干扰,使人感到心情愉快;二来便于观赏沿途的大好风光,一饱眼福。买车票时,怎样才能知道哪些号是靠窗的呢?
根据目前我国铁路上使用的动车和高铁为例:每节车厢定员为132人不等,车厢的车票号为01ABCDE、02…一直到25不等,而A和D,为靠窗的座位。当然也有个别情况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