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去过的地方(52)——笔架山

(2024-11-29 11:11:26)
标签:

旅游

军事

我去过的地方(52)——笔架山

说起锦州,其实我去的次数太多了,什么辽沈战役纪念馆、烧烤一条街、笔架山等著名景点,基本上是踏遍了每一个角落。因为我和二哥(凌海市人大代表,市行一把手)的关系很好,不是一般的好,是非常的好,很密切,绝对的相当的密切,除了公干以外,凡是私人活动,他都亲自陪同。

有一次我领着几个朋友去凌海,闲得无聊,二哥说:干脆去笔架山吧!话一出口,就有人回应说:正好我还没去过笔架山,只是听说。于是大家开车便一同前往。到笔架山的时候,正是早上海水刚长完潮,乘游船来到山脚下,然后从山脚爬到了山顶,从这山又爬到了那座山,在山上进了寺庙,拜了菩萨,还遇到了算命的先生。有趣的是,有一位先生看见我朋友的长相,紧跟不舍,连声奉承,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我的那位朋友没有办法,只好让先生给算了一卦,并给了先生一百块钱才算了事。

因为我是带着朋友去笔架山的,所以每到一处的花销都由二哥买单,门票、船票、吃的小食品,就连进寺庙的香火钱,全部由二哥出资。因此朋友对二哥是格外的另眼看待。话说回来了,二哥来沈阳的时候,我的那些朋友也绝对的前呼后拥,热情招待。无论他什么时候来沈阳,无论来干什么,事前他都要和我的那些哥们进行沟通,那些哥们儿无论他们多忙,都必须请二哥吃饭……

二哥的为人,一直受到我的那些哥们儿的高度赞赏。

20241127

军事:“走为上”的由来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讲的是南北朝宋国征南大将军檩道济的事。

据《南史》卷五十《檩道济传》载,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檩奉命对魏用兵,“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但是,当打到历城(今济南市郊)时,因粮草不济,只好决定退兵。不料,军中缺粮的事已被魏军得知,因为宋军中有人降魏。宋军为这事非常忧虑,怕魏军乘隙穷追,走不脱。檩道济面对军心不稳和极为不利的形势,心生一计:夜幕降临以后,他命令士兵以抖量沙,并要大声报数,故意弄得远近接闻。最后,又把军中仅有的一点干粮拿出来,撒在所量的土上,放在路旁。天亮以后,魏军发现路上有粮,联想到昨夜听到的量斗声,确信宋军不缺粮,于是把投降的宋兵斩首示众,并且不敢再追,只是远远地围观动静。此时,尽管宋军十分疲惫,上上下下笼罩着饥饿与恐慌的气氛,檩道济却像没事一般。他一面命令将士们披甲执锐,全副武装,一面自己穿起洁白的衣服,依然自得地坐在车子上,举止坦然,谈笑从容,缓缓地走在队伍的前面。这样,宋军安全而返。

檩道济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够连用巧计,全师而归,确是用兵的高手。据此,后人概括出了败战计中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0241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11月27日
后一篇:2024年11月2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