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要守口如瓶
(2024-11-13 11:38:48)
标签:
杂谈收藏 |
人老了要守口如瓶
杨绛说:人这一辈子少管、少说,就是幸福,管闲事出力不讨好,说闲话必然惹是非,管好自己的事,反省自己的错,不给别人添堵,不给自己惹祸。年老时,身体渐渐衰弱,走不动了,应当把握好当下的时间,把生活打理好。人老了最好守口如瓶,对年轻一代不要过度指点。真正聪明的老年人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人生经验不一定适合年轻人,有时候适当沉默才是最大的智慧。
一、人生智慧源于经历,而非口头教诲。年长的人经历过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起伏,人生的起落,往往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使他们在面对年轻人时,总忍不住要给出建议和教诲,然而正如老子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的智慧并不是在他人面前夸夸其谈,而是通过经历和沉淀形成的一种安静的力量。当我们老去时,看到年轻人犯下曾经我们经历过的错误,忍不住想要指点一番,但现实往往是,年轻人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活,而不是依赖老一辈的经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过去的经验未必适应今天的生活,如果我们一味的用老旧的观念去干涉晚辈,反而可能引发反感甚至疏远。
二、过多的干预,反而导致距离。杨绛说:“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年老时,心态的平和与人相处的界限尤为重要,过多的干预和指点,不但不能让后辈感谢,反而可能使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产生距离感。孔子曾提到:“知止而后有定”。意思是一个人该知道自己何时停止,懂得节制才会拥有安定与平和,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如此,过度的好心劝导,反而会让年轻人感觉被控制,甚至窒息。作为长辈,学会适时放手,让晚辈去经历去探索,反而会让关系更加和谐,静默观察,不急于说教,才能让晚辈拥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智慧的沉默,给予晚辈自由成长的空间。莎士比亚曾说:“沉默是最完美的表达。”这种智慧的沉默,并非意味着对晚辈漠不关心,而是一种对他们成长的尊重,年老的人懂得,年轻人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他们需要犯错、失败,再站起来,对于长辈来说,真正的智慧在于提供支持与陪伴,而不是随时随地给出建议和纠正错误,这种守口如瓶的态度,实际上是汇总更高层次的爱。每个时代的生活节奏,价值观和面临的问题都不尽相同,年轻人必须亲身体验和探索,才能真正成长,而长辈的沉默,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用更高的智慧去看待问题,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主、犯错并从中学习。
人老了,真正的聪明是懂得适时沉默,给晚辈留出空间去犯错和成长。富兰克林说:“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人老了,即使再爱子女,也要学会适当放手,可以指点,但切记不能过度指点,因为你永远无法代替孩子走人生之路。少说少管,与子女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用心支持子女们自己去历练。最好的父亲会像山一样厚重沉稳,默默为子女们的成长而骄傲,不会过度指点。最好的母亲会如海一样平和包容,静静为子女的成长而自豪,做他们的港湾。感恩那些用沉默守护我们成长的长辈,也愿我们也能有这份智慧与宽容。
(20241111)
【1976年5月20日日记】
【早上三点钟就去生产队参加大会战了,上午跟社员们一起平整稻田池子,饭后,公社试验站的领导来到了第三生产队,开始时,我给他们讲解了插秧的珠数与棵数……没过一个小时,孟宪周也来到了第三生产队,真有意思,第一句话他就问我,你怎么也来了,幸亏公社的领导替我回答了一句,若不然我真的是没话回答。其实我并不是没有理由回答,也不是我为了逃避劳动,是因为我不好开口。
孟宪周啊,我真的知道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已真相大白了。难道你不知道我是农业技术员吗?难道你不知道我是科学实验站的工作人员吗?反过来问我干什么来了。作为一名技术员来讲,不该到各个生产队去看看吗?作为一名搞科学实验的工作人员,不该看看试验田吗?真是岂有此理。领导干部应该会说话的,不能胡说……
千言万语唯不难,千愁万恨胸中烦,
记住往事英雄志,终日有认为我翻。】
释评:孟XX这个人,当时是大队的二把手,这个人很有点嫉妒心理,看不得别人的好,生怕别人超过了他,尤其是我,年轻、有才华,他似乎还怕我取代了他的位置,所以处处设置障碍……后来没活到五十岁就去世了。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