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28)
(2024-07-01 05:53:22)
标签:
纪实常识 |
郑翻钢的前半生(128)
第二天,按事先约定的计划,郑翻钢、沈华、向斌等几个人,九点钟便都来到了向斌的家中。向斌家是个缺少主妇的家庭,父亲四十多岁,那张黑脸总让人觉得他像是个在煤场做媒球的人,眼睛不大,一笑眼睛只露出一条缝,老让人觉得他一笑就像要打哈欠,好在他不怎么笑,他说起话来声音极小,像妈妈哄孩子似的。据向斌自己讲,他母亲得的是胃癌,去世已有六七年了,看样子他们都不是十分怀念,究竟为什么,他们并不像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自己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出色、最漂亮的人。因为向斌刚一懂事,印象中的母亲就衰老的像一颗凋零的梧桐树。她的身上没有一点香气,只有馊浆糊和大白菜的气味,颧骨突出来,两只红肿的眼睛凹陷在很深的眼眶里,像老马的眼睛一样。她的胸脯也是凹陷下去的,在夏天,就是穿着厚厚的布衣裳,也可以看出一根根的肋条,像自由市场上最便宜的老山羊肉。更主要的是久病的关系,儿女们都有点烦了。
由于郑翻钢参军要离开家了,沈华等几个人都要求郑翻钢到自己家去做客,去吃顿饭,去认个门,可时间只有一天,到每个人的家去一趟可以,但吃饭只能在一家。怎么办,郑翻钢为难了,到沈华家去吃饭,还是留在向斌家?最后,郑翻钢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决定先到陶陶家去看陶陶的母亲。
从向斌家出来,四人同行,不到十分钟的功夫,就来到了陶陶家。时值中午,淘淘家正在吃午饭,郑翻钢等几人一进院,陶陶妈赶紧放下碗筷出来迎接,“这不是翻钢吗,快请屋里坐。”
“陶姨您好!”大家伙寒暄着。
陶陶的母亲,年纪在四十八九岁,尽管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但是眉清目秀。染过的黑发经过理发师稍稍冷烫后既蓬松又不显得轻浮时髦,十分得体。身上穿的是普式样的干部服,质地考究,剪裁合身,显得很有精神。她说起话来虽比不上阿庆嫂,但一般人是无法比拟的。“翻钢什么时候穿军装入伍啊?”陶姨问。
“入伍通知书还没到,不清楚什么时候入伍,但我想时间不会很长的。”
“好啊,到部队上一定努力,争取入党、提干……啊。”她以长辈的口吻嘱咐着。
“谢谢陶姨的关怀,我一定争取。”
……大家在一起聊了一阵后,郑翻钢见人家都放下了饭碗在陪着,便说:“我们走吧!”
“那也好。翻钢今晚请到我家来一趟。”陶姨以不容否定的语气说。
他们告辞了陶陶家后,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去了沈华家,就在他们选路而行的时候,淘淘突然出现在了马路上,只见她满头大汗,急匆匆的样子。
“陶陶!”郑翻钢不顾一切地喊道。
陶陶被突如其来的喊声给愣住了,站在路中央四处张望,寻找着喊她的人。
“陶陶,我在这儿。”郑翻钢又喊了一句。
(20240629)
常识:人与睡眠
人体各组织器官在不断进行生理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疲劳感,这时就需要睡眠和休息,那么,每天应睡多长时间为宜呢?
就年龄而讲,新生儿几乎每天都在酣睡,而八个月以内的婴儿要睡16—19个小时,三岁以内要睡12—15小时,学龄前儿童要睡9—10小时,青少年要睡8—9小时,成年人要睡7—8小时,老年人要睡4—5小时。但也有人认为老年人应延长睡眠时间,夏季由于昼长夜短,夜间睡不好,可以增加午睡时间,当然睡得好不好不在于“量”,还在于“质”,看你睡得香不香,若睡眠好,精神饱满,则大有益于健康。
(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