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27)
(2024-06-26 12:08:25)
标签:
纪实教育杂谈收藏 |
郑翻钢的前半生(127)
随着哐当、哐当、哐当火车轮子与铁轨的摩擦声,郑翻钢已乘上了沈阳开往西丰的火车。这声音,接连不断地响着,一下下好像都撞在郑翻钢的心上。她的心好像被撞麻木了,于是他站起来,把右脸贴在冰凉的车玻璃窗上,避免被乱麻般的思绪搅得昏昏欲睡。夜,深了,列车在丛山峻岭中穿行,窗外是一片泼墨般的漆黑。一闪而过的山间小站上的几点灯火,反倒使这泼墨般的夜色显得更深了。
往事,随着列车的运行,在郑翻钢的心头翻滚、搅缠。
最难忘的,还是那个酷热的夏天。一切都好像映在这浓黑泛着幽光的车窗玻璃上一样,历历在目。
郑翻钢来到姐姐家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郑念钢见弟弟和妈妈的突然到来,感到十分惊讶,心中暗自合计,妈妈和弟弟来串门,怎么事先也不写封信,说来就到了,是不是家里出现了意外。郑念钢用怀疑的口吻,试探地问:“妈,你怎么想起来串门了呢?”
郑翻钢看出了姐姐的心情,便真话实说:“姐姐,我参军马上就要离开家乡了,身体检查已经合格了,只等穿军装了。”郑念钢一听,顿时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个劲地往下掉。可能是激动的关系,也可能是她感到突然。从心理分析,她是想不通的,她一向认为郑翻钢从打懂事起,在父母身边很少单独出门,即使一时外出,时间超过三五天,父母都睡不好觉,何况远走他乡去参军,那可不是十个月八个月的事啊,而是一去要三五载啊。
深夜郑翻钢把如何想到参军,怎样报名,以及体检的经过,详细地讲给了姐姐,郑念钢听后,也赞同只有去参军,才是最好的出路。她虽然赞同弟弟去参军,但内心又十分纠结,一是挂念他的年龄小,自己不会照顾自己,二是担心他在部队干不好,将来回来时脸面不好看。
光阴迅速,不知不觉五天的时间过去了。郑翻钢心里想着回到沈阳时,陶陶要接他去她家认门,两人第一次相约,他不应失去信任,尽管郑念钢苦苦相留,还是无济于事。“姐姐你一定要让我走,我已经和我的同学约好了,二十三日她会去车站接我的……”郑翻钢劝说道。
“哪个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郑念钢直白地问。
“那你就别管了。”郑翻钢不好意思地说。
“女的呗。”妈妈在一旁插嘴说:“要不然能这么守纪律吗。”
汽笛长鸣,车轮飞转,西丰至沈阳的列车在飞驰。铁路两旁的山峦,变幻成各种有趣的姿态,有的像飘洒的仙女,有的像持杖的老翁,有的像献桃的猿猴,有的像脱缰的野马……在薄霭的轻雾中,若隐若现,时远时近。你若久久眺望,会把你的思绪引向迷蒙的仙境。车到沈阳站之后,郑翻钢拎着皮包,轻步走出站台,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寻找着来接他的陶陶。突然一个又尖又脆的声音灌进他的耳鼓,郑翻钢顺着声音望去,原以为是陶陶,可寻到目标一看,而是和陶陶一起下乡的沈华和向斌。见此情景,郑翻钢不仅思绪万千,为什么陶陶没来接站,他俩怎么知道我今天来沈阳呢,一个个念头不断涌出。
“到我家去住吧!”沈华热情地邀请着。
“不啦,我准备去姐夫的妈家办点事,明天去你家好吗。”郑翻钢推脱着。
“郑大娘您到我家去住吧,让翻钢自己去办事,明早再让他来接您,行吗?”沈华以商量的口吻说。
“算了吧,今晚我和翻钢一起去他姐夫的妈家,等明天再到你家去。”张怀古告诉沈华说。
却不说去哪,单说陶陶在丁家堡急得火烧火燎的样子。约会是她主动提出的,而又没能亲自去接站,为了证实她的诚意,陶陶再三请示领导,借口回沈阳看病,可领导坚决不同意。对此,平时和郑翻钢关系密切的张万宣,虽然人老实憨厚,可心眼却多而细,当他知道陶陶的处境后,便给她出主意,让她回沈阳搞一个下乡知识青年的外调为借口,借此机会与郑翻钢相约……然而却事与愿违。
(20240619)
为什么道德经里没有努力的概念
努力的本质是什么?努力这个字,上面是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个用力的力,奴隶加上用力,这个力是奴隶自愿的吗?老子《道德经》里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意思是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天地都不能一直狂风暴雨,何况是人呢,太过用力的事情往往都不能长久。
在《道德经》当中,从来没有努力的概念,而是讲究一个自然,只要带着更多的心情和阅历,才能发觉处处都是惊喜。
(20240620)
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和人的差距,不是外表和身份,而在于内在的涵养与修养。一般情况下,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但潜入水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生活就像水中的鸭子。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法想象的坚持和拼搏。那些漫不经心的轻松与自在,不过都是短暂的错觉。唯有没日没夜的努力,才是生活的真谛。
吃过的苦,终将会照亮前行的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自从微信有了计步功能之后,身边愿意走路的人就逐渐变多了,有时连自己都不自觉想多走两步。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收获了反馈。当我们走的每一步路都被统计下来,变成自己的积累时,这种成就感便会一点一点推动着我们前进。很多时候,真正的生活亦是如此。你付出的每一次努力,跨出的每一步行动,命运都早已帮我们暗中做好了标记。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回望走过的路时,就会发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花开绽放之前,总要一个人在黑暗中走很远很远的路。但请一定要相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
(20240621)
【1976年4月3日日记】
【青春,是个闪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多少人歌颂它、赞美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是闪光的。有的光芒四射,灿烂辉煌;有的灰暗平庸,默然无光。
青年人总喜欢谈论青春,当我们踏着冰雪大战河泥塘的时候,当我们扛起铁锹向土地宣战的时候,当我们身背速测箱在田间地头进行速测的时候,当我们头顶骄阳开镰收割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过,久久深思过一个问题,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度过自己的青春究竟有多大的价值。
“钢在火中炼,刀在石上农磨”。革命战士在艰苦奋斗中成长,只有为革命,为人民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人,他们的青春才会像永不生锈的钢铁一样,闪闪发光。
是的,火红的青春,闪烁着革命光芒的青春,总是属于那些为共产主义,自觉艰苦奋斗一辈子的战士;那些碌碌无为,成天钻在个人小天地里的人,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将会为自己虚度青春而痛悔,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悲伤。
舒舒服服变不了面貌,松松垮垮创不了大业,一切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中,贡献出自己火红的青春。】
释评:这段日记有点意思,抒发了当时自己的情怀,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心里,值得一读。
(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