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到底说的是什么?
(2024-04-15 09:47:11)
标签:
文化军事 |
四大名著到底说的是什么?
三国争权,水浒争义,红楼争宠,西游争道。这告诫人们,人祸意识,无非就是在于一个争字。三国写的是官,水浒写的是匪,红楼写的是人,西游写的是妖。看三国两脑子是计,看水浒两脑子是气,看红楼两脑子是情,看西游两脑子是奇。四大名著离不开是人,三国是狠人,水浒是男人,红楼是女人,西游基本上不是人。水浒看金莲,红楼看黛玉,三国有貂蝉,西游有女儿国国王,三国是一群叛乱,水浒是一群醉汉,红楼是群芳争艳,西游是动物泛滥,三国是军师救我,水浒是哥哥救我,红楼是妹妹救我,西游是悟空救我。
四大名著说出了世间百态,真情假意,忠诚与背叛。三国是朋友靠不住,水浒是老大靠不住,红楼是亲戚靠不住,西游是连神仙都靠不住。三国讲的是智商,水浒讲的是意气,红楼讲的是柔情,西游讲的是人脉。三国一言不合就抢,水浒一言不合就打,红楼一言不合就哭,西游一言不合就要给唐僧洗澡。酒在三国要煮着喝,在水浒要大碗喝,在红楼要女人陪着喝,在西游要偷偷地喝。
其实这四大名著,水浒是江湖传说记,红楼是贵族一场梦,三国是创业打拼时,西游是职场厚黑学。三国得靠本事,水浒得靠自己,红楼得靠关系,西游得靠后台,总之一句话,得有人。三国是手里有人,水浒是道上有人,红楼是朝廷有人,西游是天上有人。
虽然三国写了一次变革,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次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行,可到头来,三国霸业终成功,水浒是兄弟事业两头空,红楼是雪中茫茫一场空,西游从头到尾都是悟空。说到底四大名著是一个山头被招安,两块玉的悲与欢,三个国家玩对抗,四个和尚去闯关。放到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怀着一个红楼的心,生活在三国的世界里,想结交一帮水浒的朋友,结果遇到的都是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20240413)
军事:祸莫大于轻敌
从我国许多的古代战例中可以看到,两军对阵,有的不是兵多势众的一方获胜,而是劣势一方击败优势之敌。清代历史学家赵翼研究了兵多一方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盖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且为将之,有恃众之意,而谋多疏;为兵者,亦有恃众之心,而战不利。”这里他讲了三条因,第一条是兵多则指挥不灵,必乱,今天看来这不是必然的事;第二三两条说因“恃众”而骄,骄则将领谋划不周,士卒战不尽力。看来后两条,尤其是将骄一条,说它是兵多一方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无道理。自古以来,因骄致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淝水之战中,兵多将广的苻坚败给兵力稍弱的东晋,便是典型的一例。
前秦皇帝苻坚自恃“有百万之众,资仗如山”,完全无视东晋在地利和人心方面的有利条件,不顾众多朝臣的反对,在公元383年亲率90万大军,分三路南下,企图一举灭掉东晋。在接战之后,他骄纵轻敌,指挥失当,加之强征来的士兵涣散厌战,结果在淝水一战,苻坚负伤而逃。
“祸莫大于轻敌”李耳的这句话,对于我们的指挥员来说,值得引以为鉴。
(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