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是什么
(2024-03-19 10:49:35)
标签:
杂谈军事 |
遗憾是什么
遗憾是初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风,可终是东风唤醒英雄梦,生活磨平少年心。原以为山一程水一程,人生何处不相逢,可后来才发现,一别再无归期,相见只在梦里。是这样的吗?花开有时落,英雄会暮年,美人会老去,人生最易错。王侯将相也有未遂的心愿,文采卓越的诗人们,不也卷卷写满了忧伤吗?我们都想要人生不留遗憾,可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读过西游记,方知我们这辈子就是一场修行,一难接着一难,才懂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想要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要伸向黑暗的地下。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带花期的上阙,又怎么不是饱尝人间醋与墨,历尽人间酸与苦呢?
世事两难全,得失总相伴,或许遗憾才是常态,不完美才是人生,最后,时光煮雨,岁月缝花,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事事也值得。
(20240317)
军事:空城
《三十六计.空城计》中说:“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意思是说,兵力空虚没有战斗力,又故意表现出不加防备的样子,使敌人产生疑惑。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空城退敌显得尤为奇妙。
历史上用空城计退敌的有春秋时的郑国;东汉的赵云,黄盖;南北朝的肖承之、冯道根、路腾、祖挺;唐朝的紫绍、李瑾行、张守珪、杨行密;五代时的李嗣昭、周本、李谦溥;北宋的李颜仙;南宋的毕再遇;明朝的许逵、王仪、马芳;清朝的赵庭标、王国才、都兴阿、史念祖。
对空城计的运用较早而又较好的是三国是的蜀将赵云。东汉献帝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山地盘,运来数千万囊于北山下,以供军用。刘备派黄忠、赵云率军拒曹。黄忠与赵云商定,由黄忠截取曹操的军未,赵云随后策应。但黄忠去后过期不回,赵云放心不下,便带着几十名骑兵去接应,正好和曹操率领的大队人马遭遇。赵云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还至沔阳(今陕西勉县),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率众追来,怀疑赵云设下埋伏,不敢进营,引军而去。赵云乘势追击,曹军死伤甚重。第二天清晨,刘备来赵营巡视,深为赵云空城计所感动,赞叹道:“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啊!”三国时的吴将黄盖也用“空城计”平息过武陵蛮夷反乱,吴主孙权派黄盖为武陵太守,镇压蛮夷反军。当反军攻打武陵城时,黄盖因只有五百人马,抵不过反军,便大开城门,诱敌入内。当反军一半刚进入城门,黄盖即命伏兵突然袭击,斩杀反军数万人,其余的吓得慌忙逃走。
传说中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故事,经考证,并无此事。史书记述诸葛亮设空城计的仅见于“郭冲三事”。宋朝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著时否定此说。理由是:(1)诸葛亮在阳平(即“郭冲三事”所说这个了设空城计的地方,今陕西宁强县北)时,司马懿为荆州都督(荆州在今湖北襄阳),两地相距甚远,二人不能相见,何来空城之说?(2)司马懿领兵20万,并已知诸葛亮实力很弱,在这种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司马懿不战而退,是不合清理的。(3)司马懿和魏延一同出征,魏延要求自率一万精兵先走,诸葛亮不答应,担心出事。他胆子这样小,不可能把主力军派出先行,自己留下老弱残兵守空城。(4)书中记载,郭冲和扶风王(司马懿儿子)谈论诸葛亮淡空城退司马,是当着儿子的面诋毁其父亲无能,而扶风王听了还特别赞赏,这于伦理所不容。由此可知,诸葛亮设“空城计”之说是没有根据的。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