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04)
(2023-11-01 11:33:55)
标签:
纪实解字教育 |
郑翻钢的前半生(104)
陶陶接任新的工作后,郑翻钢处于以往的相识,来到广播室,他到广播室有两个目的,一是与孟秀梅告别,二是欢迎新战友的到来。当郑翻钢一进屋,陶陶马上站了起来,满脸笑容地说;“翻钢来了,吃过饭了吗?”
孟秀梅随之也站起来,“就要分手了,翻钢。”
“你俩吃饭了吗?”
“吃过了。”他俩一起回答着。
“这会儿我调到这来,翻钢你可得对我的工作多加帮助呀。”陶陶客气地说:“今后我们在一起工作,处处都得请你多指点。”
“别那么客气,我们互相帮助。”郑翻钢说话时,发现孟秀梅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床边。“秀梅,今天怎么不说话了呢?调换工作是革命的需要,再者说你这是高升了啊,本应是件高兴的事儿。”
孟秀梅见郑翻钢道出了她的心事,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説:“高升、高升,怎么不让我往沈阳升呢?”
“这是哪里的话,扎根农村干革命风吹浪打不动摇,这不是你的决心吗?怎么把诺言给忘了。”
孟秀梅长长叹了口气,心灰意冷地说:“扎根有什么了不起的,别人能活的地方,我也能生存下去。”
“这就对啦,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郑翻钢借题发挥。
“孟姐,到哪工作不都一样,若不然我们从沈阳市来这儿干什么?为的就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练就一身钢筋铁骨。”陶陶在一旁夸夸其谈地插着话。
孟秀梅本来就没处发泄的怨气,这下可找到了借口,她白了一眼陶陶说:“说的倒轻巧,我刚到大队广播室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可是环境变了,思想感情能不发生变化吗,当广播员干的是脑力劳动,当队长可是体力劳动呀。广播员既轻松又自在,我当然不愿离开了,既然是离开,让我回沈阳还差不多……”
郑翻钢在一旁没办法能制止孟秀梅的胡说八道,因为他的心情和陶陶的心情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是高兴万分,一个是非常郁闷,两种不同的心情,可想怎么能把话说到一起去呢。“算了吧,为了革命工作,英雄人物流血牺牲都毫无怨言,我们调换工作又有什么不应该的呢?”郑翻钢打着官腔。
“就是吗。”陶陶又插了一句嘴。
孟秀梅再不肯吱声了,好半天,才红着脸怨气十足的说:“应该的事多着呢,翻钢早就应该去当老师,条件具备,各方面都有资格,可就是不让你去,有什么办法呢。”是的,任何一个头脑健全的人,都能从她那像天气预报的声调中品出一种特殊的味道,秀梅不是一个愚蠢而又自私的女人,她的眼里始终蕴藏着一种说不出的表情,她的脸总是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表情,这样的人确实不是平庸之辈。秀梅的话虽然不带任何表情,但它却深深打动了郑翻钢的心,勾起了他对往事的联想。教书、外出开车、当工人,种种念头,像电影一样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能作为历史而载入史册,更不能当成包袱背在身上,我们应该携手并肩,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20231029)
关于繁华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那些让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同样也会有人看不惯你,但是,当你看透一个人却选择不去揭穿他时,这时你才能够真正理解格局的含义。同样的,当你对某个人感到厌恶,但却选择不去和他翻脸,这时才能真正领会到释然这一感念的重要性。如同品茶一样,茶有着浮和沉两种状态,而饮茶者的态度也无外乎拿起和放下。
在人生中,人和茶一样,若是陷入低谷,就要坦然接受,若是心情欢畅就应该淡然处之,一个人的认识高度,不在于他看透了多少事情,而在于他看轻了多少事情,同样的,一个人的宽度,不是认识了多少事,而是包容了多少人。世间从来如一场大繁华,但一盏心灯胜过千盏万盏,一切皆源自内心,心始于善,万物皆美好;心始于宽,便于纳百川,人生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若要好好地活着,就必须修心,只有时时刻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如,不为外场所绕,不被迷惑,不感惊慌,才能在岁月中获得真正的解脱。
(20231030)
字与字的差异:袍—狍—跑—泡—炮
袍(pao)指用线把裁好的布缝制成各种各样的衣服,如棉袍、长袍、蒙古袍等,这些袍的特点是用布料做成的,所以袍字的左侧用了个衣补旁。
狍(pao)是一种动物,长相有些像鹿,耳朵和眼睛都很大。这种动物不是很机灵,有时很傻也很笨,所以人们常用“傻狍子”来形容人。
跑(pao)人用双腿、动物用四肢加快行进速度,统称为跑,跑有时也用作比喻物体离开原来的位置,如跑水、跑电,还有时表示为逃走的意思。不管是什么,跑基本上用的是离开、逃开和速度有关,所以在跑字的左侧用了一个足字旁。
泡(pao)河泡子,指没有进口,也没有排水口的面积不大的死水河。另一种读法(PAO炮)如泡沫、泡菜、泡汤。不管是泡还是泡,它们都离不开水,所以在字的左侧用了一个三滴水旁。
炮(pao)很好理解,火炮、炮弹、炮楼等,都与军事、打仗有关,单说炮弹,它在发射过程中,是用动力推射出去的,这种动力就是火,所以炮字左侧用的是火字旁。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