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100)
(2023-09-23 10:12:38)
标签:
纪实文化 |
郑翻钢的前半生(100)
陶陶,白净净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往往的大眼睛,两道浓眉向下弯曲着,凸起的颧骨把脸盘显得又团又圆,高高的鼻尖上,有一黄豆粒大小,特别引人注目得黑痦子,两根短辫,并不是油光黑亮,辫梢有些发黄,说起话来,两腮上的酒窝时隐时现,乍一看,长相好似仙女,一身非常朴素的打扮,显得她格外大方、美丽。
“进来吧,开门说话好吗?”
“好!”说着郑翻钢进屋坐在椅子上。“小魏,就这么定下了,今天下午,你们两个主要任务就是扎花圈,具体需要什么,我们再商量。”
中午饭过后,郑翻钢早早地来到了大队,等着与小魏研究扎画圈的事情,不一会,小魏果真来了,“你怎么一个人,哪位呢?”
“她有点事。”
“那你一个人能扎吗?”郑翻钢担心地问。
“可以。”小魏毫不在乎地说。
郑翻钢打开化验室的门,冲着小魏,学着《红灯记》中侯宪卜的样子和语调说:“师傅,请吧!”
小魏忙向后退了两步,“化验室是你的,你得先请进。”进屋后,郑翻钢跟小魏交代了要扎画圈的样式、要求、标准、规格。“你自己先在这儿扎吧,需要什么再找我,我到那边(指大队部)去一趟。”说完就出去了。
晚间,小魏领着那位叫陶陶的女青年继续扎着花圈,郑翻钢在一旁陪着她俩。这时小魏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陶陶,他就是我们大队团总支书记,叫郑翻钢,就是青年点大家说的翻钢,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他,他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
“你坐吧,翻钢。”陶陶低头说。
“都坐吧!”郑翻钢指着椅子对她俩说。
天,漆黑一片,室内的灯光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灯光照在扎好的花圈上,映衬得整个化验室更加肃穆、竟默。
“翻钢,你家住在哪呀?”陶陶好像无话可说地问道。
“在大队的隔壁,东院就是我家,有时间去玩吧。”郑翻钢的话还没说完,小魏抢过话茬说:“商店的郑大爷就是他父亲。”
“啊,郑大爷真好。”陶陶举起大拇指说。
为了避开那些无聊的话题,郑翻钢转移了话题问:“小魏,今天能不能把花圈扎完?”
小魏看了一眼陶陶,又看了看化验台上的东西,好像要从中找出答案。“能,无论如何也要完成。”
“能,这不眼看就要完成了吗,花儿扎好后,往上面一系,很容易的。”陶陶在一旁插了一句。
“好,今天晚间不管怎样,也要扎完,我陪你俩到最后。”郑翻钢的话是为了鼓励她俩。
“一定扎完。”说着她俩便动手忙活起来。剪纸的、扎花的,系绳的,三个人谁也不再说话了,都忙着各自手中的活计。一阵沉默之后,陶陶忽然抬起头,停下手里的活说:“翻钢,你是七几届的毕业生?”
“七五届的。”
“属狗的吧?”
“是的!”
“咱们俩都是属狗的。”小魏忙接过话茬说:“你是几月份生人?”
“十二月。”
“哎呀,你还没我大呢,我是八月份生人,你得管我叫姐姐呢。”说完自己咯咯地笑了起来。
“怎么样,下乡两个多月,现在还想家吗?”郑翻钢转过身问陶陶。
“若说不想家,那是假话,光想有什么用呢,既然来到了农村,就要安下心来呗。”她有些伤心的样子。
“这样想就对了,既来之则安之吗。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在这方面,小魏是有体会的。”郑翻钢用眼睛打量着小魏,然后,小魏也借题发挥地说“可不是吗,刚下乡那咱,晚上连觉都睡不着,折腾到后半夜才能迷迷糊糊睡一会儿,还没等做个梦,天就亮了。天天如此,睁眼闭眼就是一个想家,特别是上工的时候,累的腰酸腿疼的,更是想念亲人。有时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偷着哭。”讲到这时,小魏的眼睛有些湿润了,稍停了一会儿,突然她兴奋起来,大声说:“到后来”,话刚一出口,又马上改口说:“不是,现在想家的念头,基本上打消了,有时遇到困难,就去找老乡,特别是郑翻钢看到我们有什么困难,会立马帮忙的。是不是翻钢?”
“哪里的话,我对你们的帮助,根本谈不上,只不过是一片同情之心罢了。”
(20230919)
很多人都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它为什么被称为是五岳之首呢?中国普通的山叫作峰、峦、丘、岭,高一点的叫镇,再高一点的叫岳。我国就有五岳,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衡如飞,北横如雄。泰山是天下雄,华山是天下险,黄山是天下奇,峨眉天下秀。每座山都有它不同的特色,而每座山都不是普通的山,每座山上都有山神,管辖的东西都不一样。为什么泰山被称作是五岳之首呢:首先西岳是华山,西方主金,所以华山神管的是金银铜铁;北方属水,所以北方衡山,山神管的是江河湖海;而南岳衡山管的是世界星象,中岳嵩山,嵩是高的意思,山里边最高的,而它的位置又在中原大地,所以它主管的是山川牛羊食稻。也就是说管山川的,管金银铜铁的,管牛羊食稻的都有了,那谁管人呢?那就是泰山山神,泰山山神管的是全世界人们的疾苦、生死之期,官职身份高低,也就是说人能活多久,做多大官,享多大福,都归泰山山神管,所以在老百姓心中,泰山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且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吉祥之地,紫气东来,有了太阳,有了光和热,人类才能繁衍生息,皇帝才能到这里来祭天。所以叫中国泰山五岳独尊。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