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99)
(2023-09-10 10:28:28)
标签:
纪实文化 |
郑翻钢的前半生(99)
天,霞光万道,万里无云,一切有生命力的植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长,绿油油的庄稼,正处在充果实的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制度正在显示着无比的优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稳定,国民经济稳步上升,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就在这大好形势下,一件噩耗传到人间。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了。噩耗传出,群山低首,江河呜咽。正在工作的人们,听到这不幸的消息,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纷纷跑回村里,静听着电台的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员一字一句地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诵着这沉痛的消息……人群从四面八方向大队部走来。“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因病逝世。”过路的行人停止脚步,玩耍的孩子停止了游戏,正在做饭的主妇丢掉了手中炊具,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出家门,终年卧床不起的病人,爬下了床铺……
大队的院中央站满了全村的男女老少,没有谁通知他们,是他们自觉赶来的,成百上千的人群中,静的连心跳的声音都能听到。不知是谁“哇”地一声哭开了,随着便是一片放声的嚎啕,人们呜呜的哭声,震撼着大地,回荡于整个天地之间,连树上的小鸟都停止了“叽叽喳喳”的叫声。
天,渐渐地黑了,人们相继离开的大队部。月亮升上了苍穹,本来清澈的月光,也变得黯然失色了。
郑翻钢站在大队部的院中央像傻了一样……大队的广播员孟秀梅见郑翻钢站着一动不动,便走过去拉了他一下,这时郑翻钢才发觉,院里只有他和孟秀梅两个人,于是他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离开了。回到家,只见家里人坐着的、站着的,一个个无精打采。桌上没有碗筷,听到噩耗后,哪还有人顾得上做饭。
……悼念伟大的导师和领袖毛主席,寄托人民的哀思,共青团总支丁家堡委员会,决定敬制大型花圈,以表达全体团员、青年的一片挚心。谁来扎花圈呢?请年老的人吧,他们不会扎新样式的,找年轻人吧,又没有合适的人选,男同志笨手笨脚的扎不好,女同志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在郑翻钢走投无路时,他信步来到了广播室,想问问孟秀梅是否会扎,推门一看,魏秀英和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同志正在说话。好吧,郑翻钢就来个顺水推舟,“小魏,你会不会扎花圈?”
小魏转过头看了看坐在身旁的那位女同学,说:“陶陶,你会扎吗?”
“扎着看呗。”那位叫陶陶的女同学低着头,回答着小魏的问话。
(20230909)
老头子指的是什么人?
大街上常常能听到年老的奶奶称呼老伴为老头子,其实他不是形容人年老,而实际上的意思都是深厚的。据记载:盛夏的一天,纪晓岚正袒胸露背地校对书稿时,乾隆皇帝徒步走来,纪晓岚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过了一会儿,他以为乾隆皇帝已经走了,便问馆中人说:“老头子走了吗?”话音刚落,发现乾隆皇帝就在他身旁站着,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谁料纪晓岚从容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之天之子,简称老头子。”
(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