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百年勾起的回忆(10)
(2023-08-07 09:03:49)
标签:
情感军事 |
老爸百年勾起的回忆(10)
有一天,孟宪坤来到我家,坐在北炕沿边,声情并茂地讲述他遇到“挡”的事情,声音高亢,无所顾忌,当时正赶上老爸浑身疼痛难忍,屋里的人都在听他一个人讲述,忘记了注射止痛药的时间。当孟宪坤走后,老爸冲着二哥便发起了火,随口说出孟宪坤的很多不是,让二哥以后少和他来往。二哥觉得老爸这时胡搅蛮缠,与之争论起来,这下不要紧,老爸真的发起了一股无名之火,并把二哥一顿大骂。二哥着实觉得委屈,一天几遍地来看望、关照,反而不被理解,还遭到痛骂,气得二哥大哭起来,说着寒心的话,一屁股回家了。
二哥与老爸打小就有着说不清的渊源,按过去迷信的说法,他俩上辈子相互之间的恩怨,一直没有了结,所以这辈子作为父子要继续了结,小的时候,老妈曾给二哥算过命,那算命的人说:二哥和老爸的属相不合(一个是火命,一个是水命),五行不合,两者互克。打小老爸就看不上二哥,而二哥呢,又时不时地总是惹事生非,他纯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那种孩子,一个是老革命,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二人水火不容。二哥与老爸的性格也是相反的,老爸是办事严谨,自尊心极强的人,而二哥呢?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家里家外吃粮不管穿……二哥受到老爸“错翻眼皮”这句话的刺激后,心里也是拔凉拔凉的。年轻的时候,老爸总用“错翻眼皮”这话来教训二哥,然而人到了残烛之年,仍然用这话来教训快五十岁的人,二哥岂有不冤屈之感。
我来到二哥家,耐心的做着思想工作,生怕他因此与老爸结下离别前的难解之怨,……其实,老爸冲二哥发火,并不是因为二哥做错了什么,主要是一个病人有着焦躁的心理情绪,尤其是明明知道自己在阳世没多长时间了,却看着孟宪坤、张国柱等外人天天来家里参合,心里不免生气,可这气又不能直接冲人家撒啊,人家是好意来看望病人,可病人却不这样想,他想的是人家是来看他的笑话,是来看他会怎样死去……无名之火,无处发泄,只好拿二哥当了出气筒,二哥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诉。
(20230805)
军事:兵当先严纪律(1)
历代军事家们都十分注重军纪的作用。有的甚至认为“兵当先严纪律,谋略制胜在后。”
古代的各种军法、律令,完整系统地留存下来的不多。但从史记中仍可见到在作战、训练、行军、宿营、屯戍、守边、用间,以及对待民众、对待降兵、处理军队内部关系等有关纪律的论述。例如,武王伐纣前在“盟军官兵”时申令渡黄河“后至者斩”。在《尉缭子》中载有惩处战败、降逃的“重刑令”内部联保的“任制令”,营区划分和通行的“分塞令”,战场赏罚和惩处权限的“束任令”,部队训练要求及奖惩的“兵教”等等。此外,对部队的编成、讯号、着装、徽章等都有具体规定,以便遵行。
古人所以重视军纪,无非是认为,军纪可“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即用严惩的手段来威慑部众,制止邪恶,是“经武御众之略”,治军之要法,可以保持军队的威严和统一。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提出兵“以治为胜”。这里所说的治,指的就是法令、纪律。他认为有纪律的军队,驻扎时有条不紊,行动时十分威严,进击时锐不可当,退却使敌人不敢追击,在各种情况下都不散乱、不疲惫,保持严正而有力的阵容。“令严方可以肃军威,命重始足以整纲纪”,严格的纪律可以转化成强大的战斗力。纪律严明的部队,才能动若狡兔,静若处女,攻则克、战则胜、守则坚。纪废法驰的军队,被称为“乌合之众”,往往“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甚至未阵先乱,遇战而散,是缺乏战斗力的。清王朝中后期的八旗之所以打不了胜仗,军队废弛也是原因之一。
(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