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百年勾起的回忆(4)
(2023-06-10 07:59:01)
标签:
回忆趣闻 |
老爸百年勾起的回忆(4)
回想起老爸来沈阳看病的那些日子,老儿媳妇也算进到了心意,她领着老爸去医大看病,那热心的劲儿,别人都以为是女儿领父亲看病呢,跑前跑后,体贴入微,单说买水果一事,用老爸的话来形容,买的那香蕉可以用笸箩装。三叔从不到我家串门,听说老爸来了,他从北陵来到大西看望哥哥 ,从不喝酒的他,饭桌上也陪哥哥端起了酒杯。新买的大黄鱼足有一尺多长,平时在家很少看到的大虾,用特大号盘子摆上桌。本来想多留老爸在沈阳住些日子,可他一来到城市,眼前没有田野,到处都是楼房,他觉得哪儿都和家不一样,出门走路都受到限制,就特想农村自己的家。你领他去菜市场闲逛,他总觉得市场里的腥臭味永远飘荡在空气中,本来是很喜欢吃鱼的,可给他端上桌,却吃不下几口,他看见人们穿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总以为是奇装异服。按说他年轻的时候没少在沈阳呆过,以后也经常来沈阳办事,可到老了却对城市有着另外一种看法……
老爸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牛啊、马啊,猫猪鸡狗都可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尤其是对土地里生长出的粮食,更是至亲至爱。年轻的时候,他每天清晨早早起来,背着粪箕子,到村边的路上捡猪粪、牛粪,然后背回家作为肥料放在自家的园田地里。我们还小的时候,他领着大哥二哥去河套子的河里割青草,然后喂马喂猪,冬天老母猪下崽,害怕冻着,就把猪放在外屋的厨房里。过去村里只有几口大井,人们所吃所用的水只能从大井里往家挑,他很多时候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趁别人没打水的时候就把水挑回家。一生中,农村所有的活计,没一样他不会做的,赶车码垛,编筐织篓,收割播种,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可以说,他一辈子热爱农村,离不开农村。
一九七六年的五月,天气有些异常,虽说五月是个模棱两可的季节,说冷不冷,说凉不凉,大街上的人,有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的,也有短衫短裤被冻得嘴唇发紫的,有风衣礼帽玉树临风的,还有短裙露腿花枝招展的。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生动地体现了五月的特征。五月的一个大清早,天还没亮,老妈在二嫂的陪同下,坐着大队的拖拉机,去千山拜佛许愿,老妈一辈子信佛,她去千山,目的是求拜,求观世音保佑自己的老头子,能化凶为吉,能渡过难关。那年,老妈已经八十岁了,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坐着拖拉机行驶二百多里路,还能爬上山,可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毅力啊,老妈的举动,让我想起了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是唐代人,父亲裴休是当朝宰相,以现代的说法是官二代了。法海的母亲吃斋念佛,所以法海在娘胎里就开始斋戒与佛结缘了,出生以后,父母认为,官场险恶,富贵虚渺,所以决定送子出家,法号法海。他砍柴三年,担水三年,闭关修炼三年,又在师傅的引导下,三次云游,四十六岁来到镇江金山,此时山上有一寺院叫泽心寺,败落已久,法海找到一个低矮的岩洞栖身,看到寺庙破败,杂草丛生,非常痛心。一天,他在佛前起誓,一定要将寺院修复。后来,法海不畏艰难,挖土修庙,有一天意外挖出一大箱黄金,法海不为钱所动上缴镇江太守,太宗奏上皇上,皇上深为感动,下旨将黄金发回,修复庙宇。几年后,残破的庙宇终于修茸一新,再次迎来旺盛的香火。法海圆寂后,人们将他原先修炼的山洞取名为法海洞,为他塑了一尊石像供奉在那里。
(20230605)
趣闻:能弹善唱的洞穴
在秘鲁普诺省贝利斯塔村,有一个会奏乐唱歌的洞穴,清晨,洞穴内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琴声。中午,洞内敲锣打鼓,热闹异常。傍晚,横笛悠扬,时高时低。如果阴雨连绵,洞内就会“表演”女声独唱。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