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族(12)
(2023-02-27 11:01:49)
标签:
传记军事 |
张氏家族(12)
生活的诡异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如果一切都按照理性和逻辑运转,生活就太过缺乏刺激,太过寡淡无味,恐怕人世间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悲喜剧了。话虽这么说,尽管人们都爱看荒诞戏剧和离奇故事,但谁都不喜欢让这种刺激和离奇的故事落在自己的头上,谁都不喜欢荒诞的事情出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然而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你是否愿不愿意的事,而是必须和必然的,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土地越旱老天越不下雨,庄家越是不缺雨水时,老天反而连雨绵绵,大雨不断。
土改之前,父亲随伯父给太平庄的姑奶家打过长工,之后给本村李姓的大地主家扛过年照(什么是扛年照呢?说白了就是季节临时工),在沈阳给人家赶过马车。为了养家糊口,一辈子他苦没少吃,罪没少遭,也正是由于经常出门在外,见识的多,因此也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父亲的性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抗上,说出的话,对错都轻易不改。抗上的人,本身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一个任嘛不是,拎起来是根面条,放下后是张面饼,这样的人肯定是随风草,任人拿捏,根本就没资格也没能力抗上,而干啥都像样,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肯定不会是什么都听别人的。抗上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排挤,容易遭到别人的暗算。
父亲的性格中还有一显著特点就是软不欺、硬不怕,对待各种各样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定招数。他与伯父的性格正相反,伯父是沾火就着,遇事不思考,打架不要命;而父亲是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当然这智慧包含着多种形式。比如有这样一件事,足可看出父亲的智慧是高超的。有一年父亲和伯父在沈阳给人家赶马车拉脚,那时的马车拉脚,就相当于现在汽车运输搞物流,一次当马车装满货物后,从马圈子出发直奔目的地的过程中,因为车上装载的货物过多,且拉脚的马车又不是一辆两辆,而是很多辆,当车队刚刚出城,走到城西不很远的时候,正赶上前几天下过一场大雨,道路非常泥泞,那时只有城里有柏油马路,城边和城外根本没有像样的路可走,更不用说什么柏油马路了,就是一般的砂石路都很少。当车队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时,不时有马车陷在坑里,如果前面有一台马车被陷在坑里,就会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当车队走到张士屯的时候,在伯父前面的一辆马车突然陷在路中央的泥坑里,此时后面的车队都已无法通过,见此,伯父想把马车从陷在泥坑里的马车旁边强行超过去,由于路窄,强行超车肯定会影响陷在路中央的马车的救援,同时行驶在后面的马车,要付出多于前面马车一倍的力气,就在伯父强行超车的时候,双方发生了口角。对方是河西的马车,伯父和父亲则属于河东人,以辽河为界,在拉脚的阵营中分为河西和河东两伙。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分出了伙,自然就会出现帮派体系。发生口角之后,双方就开始用鞭子抽打对方的马,鞭子抽来抽取,就往人的身上倾斜了。眼看伯父一个人难以应付河西那一伙人,此时父亲从后面操起一丈多长的大鞭子,站在车上,一边驱赶牲口,使马用足力气拉车向前,一边抽打对方河西的那伙人。当时只见父亲的长鞭子一甩,啪啪啪非常响亮地又准又狠地落在河西人的身上,可以想象抽打牲口的大鞭子抽到人的身上,是什么滋味。河西那伙人在猝不及防的鞭子抽打下,快速躲到一旁,这时伯父和父亲所赶的马车,急速从河西人陷在路中央的马车旁通过……
(20230225)
军事:廉颇肉袒负刑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上将军,因战功显赫,“闻于诸侯”,很有名望。蔺相如在外交上两挫强秦,为赵国赢得了声誉,一跃而为上卿,职位高于廉颇。对此,廉颇十分不满,公开表示:“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便主动回避,不同廉颇见面。常常借口生病不上朝,不同廉颇去争位序的高低。蔺相如出行,远远望见廉颇,就回车躲避。部署们对他的这些做法很有意见,说:“我们远离家乡,投奔在你的门下,是因为敬仰你。如今你与廉颇是同事,地位又比他高,廉颇公开以恶语相伤,很不礼貌,您却害怕他,一味退让。这样做,连我们都看不下去,感到羞耻。”因而纷纷要求辞职。蔺相如一再劝阻有意见的人,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较,谁更厉害?”回答说:“廉颇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虽然秦王很有威势,可我在渑池会上敢于逼他击缶羞辱他。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可能怕廉颇将军呢?我所担心的是,如果将相不和,内部分裂,秦国势必出兵侵犯赵国 。我之所以避让廉颇,主要是为了国家。”
廉颇得知蔺相如避让自己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深感蔺相如深明大义,自己这样做太渺小了。于是,廉颇选择一个蔺相如家中宾客盈门的时候,露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中,当面请罪,承认错误。蔺相如见廉颇这样勇于改正错误,十分感动,从此二人结为“剔颈之交”。
(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