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5日
(2023-01-25 09:30:02)
标签:
童年收藏 |
童年趣事——吹年捷
五十年代末,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小孩子盼过年,简直可以用望眼欲穿来形容。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吃好的,再有就是可以燃放鞭炮,看花灯,拜年还能得到几元钱的压岁钱等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六零年之前,我老家的那个地方没有电,一些与电有关联的都无从谈起,过年啦,谁家要是能点上一盏“汽灯”,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过年时最受人们欢迎和最了不起的娱乐活动,就是能看上一场戏,或者是邻村的高脚队、秧歌队来村里表演,而我们这些小屁孩,最喜欢的就是跟在吹年捷的人后面,走东家串西家。
所谓吹年捷,就是一个会吹唢呐的人,在年三十那天,从上午十点开始,从村子的最前街开始,挨家挨户地在大门口吹奏欢快喜庆的曲子,吹唢呐的人身后背着一面小鼓,他一边吹,另一个人就不停地打鼓伴奏……主人听到吹年捷的人吹出了欢快的曲子,就拿出三分或五分钱(这零钱是事先准备好的),条件好的人家也会给一角、两角的,让孩子送给吹年捷的人,吹年捷的人接过钱,弯下腰冲着主人家的房门鞠上一躬,说句过年话,然后去往下一家。
因为当时穷,吹年捷的人要根据情况,对于根本拿不出三分五分钱的人家,会越门走过,他心里明白,无论你怎么吹,主人都拿不出钱来……吹年捷的人只在三十那天吹,到了初一就不吹了。正常情况下吹年捷的人,一天可以游走三五个村子,整个下来也能赚上三五十元钱的……
(20230123)
【1975年10月10日日记】
【做一个人民的教师是无尚光荣的
几天来,大、小队的人们一直传说着这种说法:“公社决定叫我到后岗子小学去教书,做一名长期代课的工薪教师。”我听了以后,表面装作不知道,实际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去教书就是脱离了“苦大力”,自由自在,有星期天,还有节假日,并且挣工资,每月有现钱花,所以自己暗自欢喜,非常愿意去。
经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不准备让我去后岗子教书,等过一个时期在自己大队的学校教书。消息一出,我的眼睛直冒火花,耳朵呜呜作响,脑袋昏昏沉沉,心就像蹦出了胸膛一样,脉搏好像停止了跳动,差一点就昏倒过去。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诉啊。后来经有关人士对我解释,我才有了一点点的认识,不管怎么说,自己认为还是去教书好,但没有办法啊。
怎么办?忍耐吧!才毕业几个月。
等待时机,以求一逞。】
释评:当年,刚从学校大门出来,先后有三次到学校去教书的机会,结果一个都没能成行,心里确实不是滋味。按说,老爸当时在大队的地位和威信,不可能被领导压制到如此地步,大队领导确实有自己的打算,只不过没说明而已,后来的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
(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