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72)

(2023-01-20 10:45:17)
标签:

纪实

字谜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72

一九七五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当时各大专院校的学生,都是各单位推荐的工农兵学员,由于教育革命的改革,学工的要到工厂去深入实践,学医的要到医院去实习,学农的要到农村去进行实地考察。这些做法,就叫做大专院校的“开门办学”。为落实“开门办学”,铁岭农学院土化系的学生,按照上级的指示,来到了辽中县农林局,学生们是不可能在县城里搞农业实践的,在县委的安排下,决定在当时全县比较先进的丁家堡大队进行实习。为了帮助先进大队更上一层楼,县农林局要求丁家堡大队在农学院的学生实习期间,成立一个小型农业科学实验站,一方面配合来实习的学生们搞好土壤调查,一方面表示县委和人民群众对上级“开门办学”的支持。丁家堡大队接到上级的指示后,首先落实了人选,决定抽调郑翻钢到大队,临时和铁岭农学院的师生们在一起学习,待农业科学实验站成立后,再做具体工作。

郑翻钢于七五年的十月二十六日来到了大队,与铁岭农学院的师生们一起搞土壤化验工作。这项工作虽然不能与教书相比,但对于他来讲,必定是离开了“苦大力”,同时也是个学习的机会。

土壤化验,对于农民来讲,不能说没有用处,而更大的用处是县委在农村搞的科研项目。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种田都是靠田种地,靠地打粮,曾经一时的“人定胜天”虽不能说是假话,只能当做口号喊喊而已。

郑翻钢在与铁岭农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学习期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他这个——代培生,都热心帮助。郑翻钢因为以前没接触过土壤化验这些事情,刚学时,摸不着头脑是必然的,但他并不因此而灰心,而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郑翻钢只用了十几天的功夫,就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取样、化验、鉴定等有关程序……郑翻钢学得快,反应快,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赞许,就连大队领导、公社领导都感到十分满意。大队在欢送铁岭农学院师生们实习结束,即将返回学校的宴会上,校领导周老师,对大队领导一再表示感谢,打算把郑翻钢带回学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如果大队没意见,准备随他们一起走。大队领导本想让郑翻钢出去学习一段时间,但又一想,如果他在学校学得好,成绩突出,加之他的能力和才华,学校一旦把他留下,到那时,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就悔之晚矣。就在大队领导拿不定主意之时,他们请示了公社领导,由于郑翻钢在公社的干部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便没有同意校方的意见。

周老师在临走时,嘱咐郑翻钢说:“一个人应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平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年人的才能,有时暂无用武之地,但要看到将来,看到前程似锦的明天。人活着要向雷锋那样,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个人与革命之间的关系。”周老师的话,使郑翻钢受到了很的大启发。

在铁岭农校土化系师生们的帮助下与指导下,在县农林局的关怀与支持下,丁家堡大队农业科学实验站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成立了。郑翻钢理所当然地担任了化验工作,另一位叫胡春昌的老农业技术员,任试验站站长。实验室设在大队的一间宽敞的房间,试验站所用的器材,一部分是铁岭农学院撤走后留下的,一部分是县农林局拨发的,试验站所用的器材和药品足够完成简单的化验工作。因为铁岭农学院的师生在实习期间,把丁家堡大队所有的土地都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化验,因而郑翻钢开始工作时,就没什么事情可做。时间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充足的,可郑翻钢并没把时间白白地浪费,他首先把学过的化验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同时利用早晚时间,学些课外书籍。

郑翻钢时个干净利落、喜欢沉思、性格内向的人,凡是他要做的事情,不做好绝不甘心,凡是他工作的地方,窝窝囊囊绝对不行,宁可累一点,也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就拿他的化验室来说吧,原来是一间木工用的工作间,经过他的改造、修整后,如果室内摆上结婚用的家具,陌生人打眼一看会误认为是间新房。由于室内干净,大队的领导、民兵小分队的干部,一些同期毕业的学友,还有青年点的知识青年,都喜欢来化验室做客。

20230119

解字谜:

2个口是什么字?  ()

3个口是什么字?(品)

4个口是什么字?(田)

5个口是什么字?(吾)

7个口是什么字? (唱)

10个口是什么字? ( 古)

11个口是什麼字? ( 吉)

88个口是什么字? ( 谷)

1000个口是什么字? ( 舌)

答案,其实就在以下诗中:

回首凝望美山河, 品味人生笑唱歌。

田园美景碧似玉, 吾心沉醉此景多。

古人亦怀此胸襟, 吉人福地万事和。

谷中无忧岁月好,舌根常享美肴乐。

20230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