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67)
(2022-12-01 10:40:30)
标签:
纪实情感 |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67)
俗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郑翻钢毕业的时候,正是阴历十二,八月上旬,连绵的阴雨下个不停。白天,雨下得小一点,但天气没有晴的迹象。大地和人心都泡在湿淋淋的雨水里,显得格外沉重。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积满了雨水,院子外面的街路已成稀泥塘了,靠近墙根的地方也已被行人的脚给踩得乱糟糟的了。一连很多天,雨大的时候像瓢泼一样,小的时候如牛毛。四天九十六个小时,雨一直没停过。坐在家里抬头远眺,树木翠绿,万物一新,路两旁的壕沟里漂浮着“浊液”,很多人家的土围墙,被雨水泡得已经坍塌了,无情的大雨,把每个人都软禁在屋子里。
农村毕业的学生,离开学校后,等待他们的工作就是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就连父母是正式工人的职工,本人吃着“红本”商品粮的人,也只能先参加劳动,城市下乡的知识青年,都“一颗红心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更何况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哪那么容易到县城里找个工作,除非他父亲或姐夫是有来头的领导,否则只有一条出路——干农活。
枯燥无味的农村劳动和业余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个别领导的瞎指挥、不公正,导致了人人都在为己谋私利、拉关系、开后门。当兵、考学不是靠有权利的爸爸,就是靠上门请客送礼,郑翻钢的父母都是一老本实的庄稼人出身,虽说郑爱憎土改时当过乡政府的干部,做过会计,是个党员,但那都是靠着实干而得来的。对那些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不仅郑爱憎不会,他从心底就反对那一套。在当时的情况下,郑翻钢只能老老实实,一心一意地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可自从毕业后,老天一个劲地下雨,郑翻钢离开校门,回家后再也没出过门。
……“社员同志们”,在哗哗的雨声中,大队的广播喇叭响了,传出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季度的声音“社员们请注意啦,连续四天的大雨,现在仍然没有停,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雨一时半会还是停不下来的,由于雨大水大,各生产队有一部分庄家已经被水淹了,为了保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所换来的成果,不能白白的丢掉,大队党支部决定,从现在起,全体社员要立即行动起来,党员、团员要带头参加排水护庄稼的战斗。最近刘二堡中学又给我们送来了一批新的力量,希望你们要放下学生的架子,和社员们一起参加排水战斗。”季度是一个举止鲁莽而容貌端正的汉子,中等偏高的身材,壮实得像一头犍牛,皮肤是褐黄色的,这大概是他多年参加劳动的本色,在他褐色的皮肤上,像涂了一层油脂,焕发出耀眼的青铜时代的光泽,他的剪得很短的头发,浓密而漆黑,像一个紧紧箍在头上的闪光的头盔,他的脸盘是方正的,微皱的眉毛下,有一双坦率和思虑的眼睛,端直的鼻梁像是木匠用墨斗打上线,再用斧子河凿子加了工的,薄薄的嘴唇,使人会想起刮胡子的刀片,厚厚的下嘴唇却给人以憨厚、朴拙之感。
(20221129)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人生在世,谁都有需要搭把手的时候,谁也不可能辉煌永久,谁也不可能落魄到头。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别总感叹,世态炎凉,情比纸薄,这世上还是知恩图报的人多。有能力时,多助人一臂之力,有困难时,帮别人解燃眉之急,给别人希望,也就是给自己希望;给别人留退路,也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为人,不可太傲,相处,不可太毒,做事,不可太绝,说话,不可太满。得饶人处且饶人,话到嘴边留三分。别忘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为善活得心安。
人心,是交换的,情谊,是积攒的,帮助,是相互的,朋友,是取暖的。好人缘,是一点一滴铺垫的,好人品,是一言一行映衬的。
不管是亲戚也好,还是朋友也罢,没事多联系,有事好开口,风雨要同舟,患难有钱收,平时多帮人,急事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2022113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