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58)
(2022-09-01 09:01:26)
标签:
纪实军事佛学 |
郑翻钢的前半生(58)
郑恨钢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大姑娘如不早点找个主把自己嫁了,就好比是秋天的落叶。于是她千方百计给郑念钢物色人选,候选人姓王,叫王恺,与郑恨钢家是邻居,老家在上海,解放初期来到沈阳。王恺文革前在辽宁实验中学读书,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毕业就插队到了西丰县,后来被抽调到西丰铁矿当了一名井下工人。不知什么原因,王恺二十八九岁了也没结婚,经郑恨钢的介绍,王恺与郑念钢见面后,相处一段时间,结婚了……
按照农村的风俗习惯,郑念钢的父亲、叔婶及弟弟们参加了婚礼,婚礼的场面很平常,详细情形无需细说,单说婚礼后,亲朋好友各自回去,唯有郑翻钢从小到大,很少有机会到沈阳,于是便乘姐姐结婚的机会,留在沈阳多玩几天。当天晚上,姐夫一家人出于礼节,专门做了好菜好饭邀请郑翻钢来家以表心意,酒桌上,他们有说有笑,有问有答,边吃边聊,边喝边谈。
“来,为了翻钢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大家共同干一杯”,姐夫王恺见景生情地劝说着,于是几个人同时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一杯、两杯、三杯……突然一阵轰轰隆隆比闷雷还响的声音,把整个楼房震得上下颠簸,在声响的同时,只见酒桌上的酒杯,一个个东倒西歪,他们坐在椅子上,觉得好像坐进了摇篮,身不由己地东摇西晃。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搞得全桌人莫名其妙,他们互相间以惊奇的眼光对视着,就在大家沉闷的一刹那,王凯发疯似地喊:“不好,地震了 !”短短的几个字,喊得大家目瞪口呆,无以适从 ……
几秒钟之后,只见吊在屋顶上的电灯,左右地摇摆不停,挂在衣帽架上的衣服,龙飞凤舞地飘动,这时大家才从迷离状态中清醒过来,顾不上收拾桌上的东西,奋不顾身地向楼下跑去。
楼下躲避地震的人,真是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有的来不及穿衣服,只穿一条三角裤衩龟缩成一团,有的围着一条大红花棉被,蹲在路中央,有的正在洗头,一脑袋的肥皂沫还没来得及清洗就跑了出来,大人叫、小孩哭……一宿,没一个人敢进屋去休息一下,公园里、广场上,到处都是人,直到第二天天亮,郑翻钢他们才回屋简单地吃了点饭。太阳出来约一杆子高的时候,郑翻钢与姐夫一家人告别后,骑上自行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奔家而归。一路上,他忽忽悠悠,迷离迷糊。回家一进院,就看见前院搭建的临时简易防震棚,心想动作够快的,原来那是大队要求的。
地震晃、人心慌,家家户户搭窝房,
不知是死还是活,开始杀猪又宰羊。
地震晃、人心慌,金银财宝都装箱,
男女老少予逃难,天黑出来看地光。
这首打油诗,在当时已成为老百姓所信奉的宗旨。地震这一词,人们大都是听说过,可没人经历过,别说年轻人没遇过,就算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从没遇过。经过地震这么一闹腾,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刚刚懂事的小孩,不论是平时再怎么节俭的家庭妇女,还是大手大脚的男人,一个个不知如何是好,有鸡杀鸡,有猪杀猪,好像马上就要天塌地陷了,人们家中有好吃的就不吃差的,生怕死了吃不到。社员们一个个都无精打采,哪还有心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
(20220829)
军事:毁车为行
毁车为行(读作航),就是把用兵车作战改成用步兵作战。这事发生在春秋末期。
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晋国同戎、狄等少数民族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作战。太行山区,山峦重叠,道路崎岖。晋将魏舒感到,戎、狄是步兵,己方是兵车,在山区作战,兵车机动困难,难于取胜。他断然毁车为行,把兵车改为步兵,即把五乘兵车的甲士(每乘甲士三人,五乘共十五人)改变为五人为一伍,共编为三五步兵。有的甲士不愿意弃车就步,魏舒当场把他们斩首示众。长于步战的戎、狄军队,耻笑晋军的失常之举。魏舒利用敌军的骄傲和麻痹,靠着对方尚未列阵,便挥军出其不意地冲向敌人,取得了胜利。
毁车为行,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创举。从那以后,随着战争的发展,步兵广泛地出现在战场上。
(20220830)
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然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能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所以,我们应该一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人的一生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隐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