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55)
(2022-08-01 10:34:27)
标签:
纪实情感养生 |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55)
刘英金见他注意已定,便委婉地说:“我想咱俩是同路,也好做个伴,你不回去,我只好自己走了。”说完她挽起裤腿就要走,郑翻钢见她真的要走,忙阻拦说:“天太晚了,你不能走,路上一旦……”她理解了他的心情,便解释说:“我们四个女生一起走。你不用担心,出不了什么事,一个小时就走到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郑翻钢回来时,直接来到了刘英金家,进屋一看刘英金不在,便问:“英金还没回来吗?”
“没有啊。”她母亲说。于是郑翻钢详细地述说了昨天晚上她非要回家的事情,郑翻钢这么一解释,可吓坏了她们全家人。郑翻钢见此,忙又说:“英金也可能住在女同学家了,出不了事的。”话音刚落,刘英金像从天而降似的,突然走进屋,人还没进里屋,声音先传了进来“你飞的真够快的,我走了一夜才走到家,你一会功夫就到了。”她详细地说了昨天住在同学家里的经过,这时全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毕业前夕的一个星期日,郑翻钢在家里正在给“相框”安装玻璃,突然“咚咚”的敲门声,传进了他的耳鼓。“请进”他连头也没抬一下。门刚开了一条缝,那清脆的声音便传了进来“翻钢在家吗?”
“在家”张怀古一听就知道是刘英金,她赶忙站起来,给她让了个座。七十年代青年人的思想,并不像五六十年代青年人那样封建,他们想要做的事,可以不顾一切地去争取,刘英金并没按照张怀古让的坐去坐,而是捷足先登地凑到了郑翻钢的身旁,细细地欣赏着他手中的工艺,“做的不错呀!”
“不行,不行。”
“有时间吗,请到我家去一趟呗!”她见他挺忙,以试探的口吻说。
“有时间”郑翻钢见人家主动上门邀请,马上放下了手里的活,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问:“什么时候去?”
“现在就走呗!”
说话间他俩就一同来到了刘家……
一进门,郑翻钢见刘英金的哥哥刘家德的同学方成在此,他忙迎上去和他打招呼,互相寒暄了一阵便热情地唠了起来。
他们几个人唠了一阵,刘英金的母亲把白酒、啤酒和已经炒好了的菜一股脑摆上了桌子。郑翻钢根本没想到人家找他来的目的是让他陪客,这不,眼下事已临头,进不得,退也不是,只好硬着头皮,扮演着人家安排的角色。刘福石陪着他们先喝了几盅白酒,然后又喝了些啤酒。酒真是好东西啊,干一杯,火辣辣地直冲脑门,脸,烧红了,舌头变粗了,有点不听使唤,只有彼此相望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彩。人,要是永远像喝酒时一样亲密,那该多好啊,可惜,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不和谐的事情。酒趣正浓时,刘福石谈起了关于刘家德的事情。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人家在酒桌上提出的问题,他们只好答应。
(20220729)
致:傻傻的自己
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白菜一样有层次,要么像莲藕一样有心眼。可我做不到,我就像一根甘蔗,直,不会拐弯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虽然这样的性格吃不开,容易得罪人,但我还是喜欢这样的自己,不虚伪,不算计别人,喜欢做真实的自己。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
人活着,傻点、愣点、憨点,都没关系,简单点就好。太精明、太清楚、太明白,会伤心,会难过,会心累,受苦的只会是自己。无论是朋友、亲人、还是爱人,都别太较真,糊里糊涂的才能够相处下去。这就是最大得明白!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谁也不比谁傻多少。你和人玩心眼,人不和你认真,你对人欺骗,人让你滚蛋。
傻人不代表真愚蠢,只是为人忠厚罢了!傻人不代表眼瞎,只是不想拆穿罢了!傻人不代表好欺负,只是大度忍让罢了!有时候不计较、不生气,是因为还有情意可言。有时候会心软,会原谅,是因为深爱还在。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吃亏是福,何必因利而精心算计,何必因情而斤斤计较。我们应该相信:好人必有好报,傻人有傻福。
(20220730)
关于养生
现在人都很注意养生,但是天天补也未必见成效,可能还越补毛病越多,你知道古人是怎么养生的吗?很简单,四个字,叫不时不食,也就是说按照时节时令来吃东西,不像我们现在吃的都是大棚里的反季节水果蔬菜。那时令的东西怎么吃呢?吃最有阳气的东西,这里有几个字,一定要记清楚,叫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春天刚刚冒芽的菜,最有阳气,比如香椿芽、柳叶尖这些,这里面攒了一个冬天最饱满的阳气;夏天为什么要吃叶,夏天的阳光最充足,叶子在光合作一下,疯狂地生长,充满了生机与阳气;秋天果实很好理解,果实累累,这果实里面就凝聚了秋天的精华;冬吃根,冬天大地白茫茫一片,万物凋零,只有那些在地底下的根茎,能攒着最足的力气,最多的淀粉,最饱和的养分,萝卜、生姜、土豆、花生所有的根茎类植物,这时候是最好吃的。所以一年四季你就跟着时令,跟着生机,跟着阳气走,这个办法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这也是过去道家养生的诀窍。
(20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