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的变化看生活
(2022-04-05 11:37:09)
标签:
杂谈军事 |
从细微的变化看生活
每天在家洗碗刷盘子的时候,无意识地想到了一个问题,小的时候,家里来几个客人,要用大号的盘子装上炒好的菜,那大号盘子的直径足有26厘米,如果只来个三五人,也得用中号盘子装菜,中号盘子的直径有20厘米。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人们肚里没有油水,特别能吃,如果盘子小,几口就吃光了,主人的脸面不好看。现如今,家家户户都把大盘换成了小盘子了,最大的盘子直径也不会超过16厘米,就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变好了,人们的肚里有油水了,想吃也吃不下去了。
说到盘子有人会问,你看很多饭店那大盘子直径都在40厘米左右。其实,别看盘子大,那是在吸引人的眼球,虽然盘子大,可盘中的菜却只有那么一点点。从盘子大小的变化上,足以说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变化。你不承认不行,尽管有的人不满意,对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有看法,但总体说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六十年代的时候,在东北有几个人见过芒果,七十年代初,东北有几个女人穿过貂,别说穿,看过穿貂的人有几个,八十年代初,谁家有轿车,现在再看看,谁家没有,八十年代末,吃粮还得到指定的粮站去买,现在你想吃什么,市场上都有,山珍海味,猴头燕窝……
盘子从大变小,生活从差变好,人民安居乐业,全靠党的领导。
(20220403)
军事:《司马法》
《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著作,也是宋神宗时编纂的培养武将的基本教科书《武经七书》之一。“司马”是西周时设置的掌管军政的武官。由穰苴在齐景公(?=公元前490年)时曾任此职,故受称为司马穰苴。据《史书》记载,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奉齐景公之命,率军击退入侵的晋国和燕国的军队,收复失地,战功卓著。后来齐景公听信谗言,将穰苴罢黜。司马穰苴活动年代约在春秋末年,早于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
关于《司马法》的成书,司马迁认为是“齐威王(?-公元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兵法”(见《史记》);《隋书.经籍志》则认为是“齐将司马穰苴撰”。无论那一种说法正确,《司马法》在秦汉以前就已流传于世则是无疑的。《汉书.艺文志.礼类》已有“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的记载;以后的《隋书.经籍志.兵家》则说:“有司马兵书三卷”;《唐书.艺文志.兵家》所载与《隋书.经籍志》相似,也说:“有司马法三卷”。现存宋本《武经七书》中的《司马法》仅村三卷五篇,其篇数与《汉书》所载不符,可能是由汉到宋,多已亡佚的缘故。
宋本《司马法》分上中下三卷,内有《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五篇。每篇分别论述了治国治军、作战指挥和军队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大体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特点。书中提出的很多军事名言,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叶剑英同志在1978年3月15日发表的《发展我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军事科学》一文中引用的“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语,即出自《司马法》。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