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还想当兵的人
还想当兵的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57
  • 关注人气: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44)

(2022-04-01 10:09:05)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44

据说二月二十三日发榜。

参加中考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答卷很不理想的人,也都盼望那一天早点到来。考试虽然过去了,但是盼望发榜的心情,却比任何时候都迫切。白天、黑夜、走路、睡觉,无论干什么,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真是天天想,夜夜盼啊。盼呀盼,终于盼来了——一封电报。“十七日到沈,请接站。”电报是郑翻钢的大姐郑志钢从黑龙江发来的,收到电报后,全家人无不为之高兴。郑志钢在黑龙井富拉尔基安家落户,已经有七八年的光景没回家乡了。

一月十七日,郑翻钢和大哥来到沈阳,按火车到站时间,准时来到了车站。当火车进站后,下车的旅客像主干渠里的水分别流入支渠一样,从出站口拥挤出来。郑翻钢站在出站口的铁栏杆旁,瞪着圆圆的眼睛,在寻找着姐姐的身影,不多一会儿,姐姐果真提着大包小包向出站口方向走过来。姐弟几年不见,生疏的互不敢认,幸亏郑晓刚在场才认出了姐姐。光阴的流逝,使得郑志刚明显衰老,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头发已大部分都白了(天生就有白发),脸上出现了细细的皱纹,看上去再没有当姑娘时的风姿了。

村里人听说郑志刚回来了,都纷纷赶来看望多年不见的“客人”。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亲朋好友接二连三,一些年老的长辈,特别是那些大婶子们,直到晚间十点多钟也不肯离去。刘福石也不知从哪里听到郑志刚回来的消息,领着爱人特意前来看望。按说他们是从未见过面的,然而第一次见面,寒暄几句后,就十分亲热地聊了起来,从天南到海北,从城市到农村,从家里到家外,最后竟聊起了郑翻钢他们中考的事情……

20220329

误会之殇

冲动的笔墨一旦晕开,悔恨就会接踵而来。想想,走过的征程里,曾误会过多少人,又被多少人误会过,到最后,走的走,散的散,甚至因心结未解,连告别的话都没来得及说。误会是一把伤人的刀,也是人家关系致命的剑。误会是存在心里一条狭窄曲折的路,横在胸前一座岌岌可危的独木桥,自己走不过去,别人也走不过来。误会了,曾经对那一程路,那一程山水,说一声再见,便再也不会相见。

误会一个人时,经常是自己心生魔障,左顾右盼,和自己过不去,便和他人过不去,最后两人就过不去。心不安定,对一些事情才不确定,心里藏着计较,最后,就盛下了太多痛苦。误会本是一场风烟,坐落在贫瘠的土壤的花草自然看不见真言,宽阔的天空里,鸟儿才能恣意翱翔,飞翔到月朗风清处,雾障自除,感受生命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欢畅。

20220330

常识:向亲人遗体告别可减轻悲伤

亲人亡故后,是否可以亲眼看到亲人遗体?对这一有趣的问题,美国和英国的几位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亲眼跟亲人遗体告别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度过悲哀期;反之则以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负疚感,情绪长期受到影响。

调查中一位工程师说,在他刚听到母亲病故的噩耗时,精神上难以接受这严酷的现实,但他在亲自向遗体告别后渐渐接受了现实,心理折磨反而大大减轻。相反,一位教师因公出差在异国而未能亲眼看上母亲遗体一眼,由此而引起的内疚感至今仍折磨着他。对一些产妇的调查也显示,产妇生出死婴后如见不到死婴,便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意识不到婴儿已死,即使已看到了婴儿死亡证明书。据此理论,专家们认为:产妇及时产下了畸形婴儿,也应让她“过目”,因为在她想象中畸形儿极有可能比事实上的畸形儿往往更为可怕。

20220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名言点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