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42)
(2022-03-11 10:21:02)
标签:
纪实情感 |
郑翻钢的前半生(长篇纪实42)
一百二十分钟的时候,铃声“哗哗”地响了起来,考生们无奈地一个跟着一个走出考场。当郑翻钢回到休息室的时候,姐姐——郑念刚已在那里等着他呢。郑翻钢看见有亲人等在那里,不知是委屈还是高兴,一个箭步跑过去,若不是有人在场,他一定会扑到姐姐的怀里,向她汇报着整个考试的过程。此时,刘英金也走了过来,离老远就大声喊道:“喂,你答得怎样?”郑翻钢逐一地说出了正确答案,刘英金在一旁不住地点头称是。
郑念刚听着他俩的对话,心里基本有了底,然后嘱咐说:“考下一科的时候,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慌,同时要注意审题,认真检查答案,不要过早地出考场。”因为郑念刚是老师,对于各种形式的考试,都有经验,听着姐姐的话,他俩不住地点头,表示遵从。
半小时之后,他们又走进了考场……
高考(其实他们不是高考,只是中考。当时还没有高考一说),是人生中只有一两次机会的,它不仅会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影响的。起早贪黑的写,不知疲倦的算,废寝忘食的背,尽管如此,任何一个人也都要把考试考好。七年的学习成效,最终全在于两天的考试。那两天,是多么难熬的两天。
决定今后人生的考试,于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八、十九两天结束了。考试一结束,郑翻钢等几名最要好的同学,就好像在铁笼子里圈了七年的小鸟一样,总算逃出了那受憋的天地,尽情地欢笑,尽情地……
考试之后的头一个星期,郑翻钢等几个人在一起正憧憬着发榜时的情景,互相议论着上高中后,怎样加倍地学习,再过几年怎样考大学,大学毕业后,会参加什么样的工作……郑翻钢的母亲,在屋外突然听到有汽车的马达声,随之一大群人跟在车后,涌进大队部院子,这一举动意味着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于是,她隔着玻璃冲着郑翻钢几个人说:“外面来了台汽车,后头又跟着那么多的人,可能是出事了。”郑翻钢他们议论的正起劲,根本没在意,直到张怀古走进屋又重复着刚才的那番话,他们几个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屋。当他们来到大队部时,果然如此,原来是杀人犯孟庆余被公安机关押回示众。
若想知道孟庆余是怎样杀人被捕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孟庆余和凡人一样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坏人,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思想逐步发生了变化,他在二十一岁那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心,参加了中国人民自愿军。入伍后,便赴朝鲜参了战,在战场上受过奖励,荣获过战功。复员返乡时,自以为是未有过战功的功臣,处处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经人介绍结婚没几个月,便把媳妇给打跑了。从此便离了婚。离婚后,女方改嫁给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过的不仅美满、幸福,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孩。然而孟庆余一直过着单身流浪的生活,正因为他一个人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因此大队决定让他做通信员工作,在此期间,他逐步走了下坡路,经常和一个有夫有儿的女人——王珊在一起鬼混,时间一长,人们也就风言风语、议论纷纷。可孟庆余并没有因为人们的议论而终止他与那女人的不正常的关系,反而来往的更加频繁。
王珊的男人,是一位无能为力,任人摆布的庄稼人,他明知自己的媳妇和别人有说不清的关系,虽然想尽了种种办法对其进行控制,但都无济于事。打骂等手段对王珊来说,只能增加裂痕,根本无法医治伤处,被逼无奈,王珊的男人将家搬到了七十多里地之外的一个村庄。搬家,对于孟庆余的不轨行径,是个有力的打击,不仅使他们来往的机会减少了,而且时间也不允许他们来往了……可是孟庆余对此并不死心,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仍旧往来,到后来,竟然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住到王珊家中,甚至在王珊的男人眼前与王珊通奸。那个年代由于交通不便,七十里路就算很遥远了,所以他们来往的次数越来越少,王珊为了表白自己,便给孟庆余介绍了一个对象,当女方一见孟庆余那副凶相,从心里感到害怕,自然而然就没有答应这桩婚事。
(20220309)
路再难,也要走
倦了,不要放弃,其实放弃的不是一些事物,是自己珍惜自己。烦了,不要抱怨,上天不知道你是谁,要好好生活,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每天走路,关注一下脚下的草,身边的花,枝上的叶,他们如此卑微的生命都美丽地活着,相比之下,我们反而显得更渺小。
要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为别人而活,做在乎自己的人喜欢的事,不要对身边的事情过分挑剔,存在即合理,既然不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增添烦恼呢?在自己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因为过后我们往往为这些话追悔莫及,要原谅别人对你的伤害,但不要养成习惯。
(2022031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