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招聘过程中的DISC测评与性格测评

(2008-08-11 11:07:49)
标签:

disc

心理测评

职业测评

招聘测评

行为测评

教育

分类: 心理测评技术

DISC测评最初是以性格测评起家的,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运用中,尤其在企业的招聘中,利用性格测评可能最造成一些问题。

 

招聘过程中,我们所期望的是绩效,但是我们并没有方法去直接衡量绩效,所以,只能依靠候选人的简历,探讨过去的绩效,以预测将来的绩效,因此,我们通常会进行reference check。我要说明的是,以往的绩效,并不能完全准确预测将来的绩效。

 

绩效,还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的符合程度来进行预测,如果我们构建了胜任力模型,(实际上国外叫做TRAITs),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测评系统来检测候选人是否具备TRAIT,以及具备多少的TRAIT。因为我们相信,TRAITs的符合程度,将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而这些行为表现,将直接影响个人的绩效。

 

一种方法是通过性格测试去预测绩效,这种方法有着它致命的弱点在于,性格测试真的能反映人的行为吗?性格是一个人自然的,天生的一种秉性,性格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人的行为会收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工作场合,人的行为有时完全是脱离了自我的自然性格,而调整出一种适应工作情景的行为模式。一个人有可能在家里放松的状态下时,表现出来随意,健谈这些性格特征,但是,如果在工作场合,他完全改变了行为风格,“变得”谨慎,观察,逻辑。如果一个性格测试关注的是个人的秉性,这种测试对于行为预测的衡量的效度很低;如果一个性格测试号称他能够直接预测行为,那么,我们就必须修正性格的定义,即:性格是随着环境或情景进行调整的。

 

DISC在很久以前,希望通过测试性格去预测行为,但是,这个理论以及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受到了挑战,因此,DISC的商业化目标促使它进行理路上的修正,继而演化为现今的三种DISC图示:

 

1. 内在行为模式:基于个人自然性格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也成为压力行为模式,即一个人在放松情况下,以及压力的状况下,很难进行自我情景调整时,所表现出来的最贴近自己性格的行为模式;

2. 外在行为模式:基于个人对于外界情景的认知,继而调整出的一种外显的行为模式,这一般也是我们在工作中所要观察的行为模式;

3. 综合行为模式:整合内外两种行为模式,整理出的一种经过调整后的行为模式,在DISC行为测试的职位匹配时,用的就是这个行为模式。

 

在三个图示赋予DISC很大的商业推广的力量,因为在理论体系上基本上站住了脚。而且也反映了一个行为的完整性。

 

在招聘测评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强调的是Eligibility以及Suitability,Eligibility说明了一个人的教育,经验,技术等硬技能;Suitability说明了一个人的软技能,包括性格以及行为模式;在suitability中,我们最注重的是行为,但是对于领导者岗位,我们还要研究管理者的性格,因为性格所导致的行为,很容易在放松以及压力的状态下被呈现,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这两种状态下(尤其是压力的情况下),发而是组织最需要他们做出基于情景的正确行为的时候,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在这种情景下,通常反映的却不是一般工作情景下的通常行为模式,而会给组织或他人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表现。

 

我的观点是,在招聘中,谨慎使用性格测评,如果你没有扎实的心理测评理论基础,以性格测评预测行为或表现,通常是偏颇的。

 

一苇网 一苇堂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