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9《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2013-03-27 10:33:36)分类: 高二学案 |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第二学期教学案
教学 目标 |
知识 |
通过学习,把握传主的主要事件及品质 |
能力 |
认识本文选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和真诚袒露自我内心世界、剖白人生感悟的特点 |
|
情感 |
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传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 |
|
教学重点 |
把握传主的主要事件及品质 |
|
教学难点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
|
教学方法 |
提问、讨论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课序 |
教 学 内 容 |
|
准备 部分 |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只剩一个眼睛,会不会哭泣? 如果你少一只脚,会不会悲伤? 如果你失去两只手,会不会痛不欲生? 要是你同时丧失了一个眼睛、一只脚、两只手,你还活得下去吗? 这是台湾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对谢坤山进行专访时的开头语,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灵魂的拷问。 我想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只会哭泣、会悲伤、会痛不欲生,更会绝望、会愤怒、会怨天尤人,会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同情、怜悯和照顾,没有尊严地活着,而我们的传主、这个时代的英雄和精神领袖——谢坤山,却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走近谢坤山。 ★二、传主介绍 谢坤山是一位我们从不曾见的奇人,他的故事在台湾家喻户晓。 16岁时,因工伤事故,谢坤山失去了一条腿、两只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就是这样一个最不幸的人,却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学会生活自理,后来成了一名画家,还有一个漂亮聪慧的妻子和一双机灵可爱的女儿。巨大的不幸和磨难,并没能改变他的善良、幽默和灿烂的笑容。 在绘画与演讲之余,谢坤山根据自己的经历用嘴咬着笔一字一句写成了自传《我是谢坤山》一书。作者以他那饱蘸感情的笔墨真实地向我们讲述了他遭剧烈的高压电击时瞬间悚惶的惊骇与撕心裂肺的痛苦、第二次遭受飞来的横祸——右眼失明后的坚强及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展现了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自己。《我是谢坤山》于2002年在台湾一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成为畅销书,并即将拍成电视连续剧;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国《读者文摘》将用19种语言向全世界隆重推出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他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巡回演讲已超过2000场…… 他的传奇经历,震撼世人——一个失去这么多的人,竟能活得如此成功、如此自信、如此幸福和快乐! 身残、生活自理、用嘴画画、演讲、写自传《我是谢坤山》。这是谢坤山的关键词。谢坤山说:一个人的一生,你可以选择灰色的,也可以选择灿烂的。我们通过图文来看看他如何使残缺的人生亮丽起来。 他用嘴衔起笔画出了热爱生命的画作,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引入题目)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选自自传《我是谢坤山》一书,主要讲述了自己学习作画的艰难历程。 三、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这句话? 明确:谢坤山本是一位健全的人,但16岁那年他被高压电击伤,从此成为无手无脚的残障者,后来又意外失去了右眼。这样的一个情况,不要说学画画,就是生活自理都是个大问题,但他却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而是顽强的与磨难勇敢不屈的抗争,最终他不仅生活可以自理了,而且成为了一名画家。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学画,但实际上他是通过学画画来与自己不幸的人生搏斗拼搏。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光彩。 阅读文本,边读边给每部分独立标上段落序号,(楷体字段为第一段)。概括各部分内容。 2、全文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明确:全文总共写了五方面的内容: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五是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本文在行文中,运用了概括段来进行提示下文,这些小字体的段落是总述性的,交代了这一部分的主旨的同时,又
四、鉴赏人物品质 小组讨论: ★4、对于画画这条路,作者袒露心声:“在这条学画的跑道上,我想赢的不是班上的同学,而是自己。”找出谢坤山学画道路上克服困难、赢得自己并使你感动的细节,说说为何使你感动?(提问变体: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谢坤山的人物形象。)
(1)学画开始,程度太差,三天不停研究《色彩学》,学调颜料。P44——
(2)为了坚持听课,憋尿。激发潜能,发明拉开裤链工具。P44——
(3)缺乏艺术鉴赏力,多看画册画展,持续作画,虚心向老师请教。P45——
(4嘴咬笔开始画画,嘴里满是伤口,疼痛难忍。强迫自己忍着伤口继续作画。——
小结:谢坤山,身残志坚,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学画,但实际上他是通过学画画来与自己不幸的人生搏斗拼搏,从而赢得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光彩。
五、积累作文素材,明确写作特点 ★5、你从谢坤山身上学到些什么?人物的事迹可提炼哪些有价值观点?(可联系人物的事迹和心底感想加以分析说明) 明确:举例: (1)谢坤山失去了左腿、双臂,几年后又意外失去右眼,两度重伤的他从没有轻生的念头。
观点: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2)谢坤山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活上的种种难题。
观点:在困难面前除了要有坚定的决心, (3)“画还没学好,我不能被击倒”。
观点: (4)因为所有的成功是由一点点,一点点地努力累积出来的,就像浩瀚无垠的汪洋也是由小水滴汇合而成的。
观点: (5)“当面临困扰时,只要稳住心,然后一层层地剥离,就可以找到简单的本质。”
观点: 学生过后自己整理积累。 6、本文读过以后,是非常感人的,你知道为什么如此感人么? 明确: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 写自传要做到不虚构,不歪曲,不粉饰,不虚美。这是自传的真实性(事件)。本文除了讲述自己学画的曲折经历外,还写出了自己心底的感想与情怀。如:真诚袒露心理:“画还没学好,我不能被击倒”。“因为所有的成功是由一点点,一点点地努力累积出来的,就像浩瀚无垠的汪洋也是由小水滴汇合而成的。”
二是 自传不是流水账式的实录,它需要讲述震撼心灵的事件,以体现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自传的文学性(语言、技巧)。 如:震撼人心事件:学习色彩、发明拉开拉链的用具、学习绘画的深层观念、用嘴作画都是能激荡作者,也感动读者的事件。 六、拓展现实意义 ★7、有人说,我们现在是一个矫揉造作的“亚健康”时代,有许多“健康的残疾人”,他们身体是健康的,但心灵却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使得这些人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当然,也有许多如谢坤山一样的“残疾的健康人”,他们的身体是残疾的,但心灵没有残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请谈出你的认识和看法。 参考:健康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心灵残疾”。 人的自我局限、自我限定就是残缺。 精神贫乏就是残疾,生命中缺乏激情和爱,缺少对他人、朋友,对民族以至于自己生命的热爱,是生命中很大的贫血状态。活着不能创造价值, 没有创造,没有热力,生命常常处于昏睡麻木状态,活得浑浑噩噩,不清不醒,不明不白,无光无彩,无趣无动,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可怕的心理残疾。 贝多芬、史铁生、桑兰、黄舸、邰丽华,他们虽然身体残缺,但心灵却是健全的,他们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小结:海明威说: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但不能打败他。因为人是高贵的生灵,他有精神、意志、思想,他不应该被打败。当鲜活的生命遭遇人生的苦难时,怎么办?是以尊严的方式面对并超越苦难,还是如蝼蚁一样卑贱、怨天尤人地活着?我想谢坤山他们已经告诉我们答案:生命尽管苦难,人生尽管残缺,但它依然可以有亮丽的色彩。 而我们呢,有健全的四肢,但心灵完整富足吗?他们的存在不应该给我们以警醒和鞭策吗?
七、课堂小结 英雄,对一个平凡的人来说,是一个奢侈的名词;对一个失去左腿、双臂及右眼的残疾人来说,更是一颗需要天梯才能摘下來的明星一样,可望却难及。但,谢坤山,他做到了!用嘴画就精彩,用心演绎艺术,这就是谢坤山——和平时代的英雄。 最后我想借用吉尼斯世界记录亚洲见证中心董事长戴胜益先生的话来表达我对谢先生崇高的敬意与永恒的爱戴。“我见过奇人异事无数,但从未见过这么令人‘震撼与动容’的人,我将把‘全世界最令人尊敬的人’这面奖牌颁给他——创造人类极限的谢坤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