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特殊句式

(2008-05-02 17:00:42)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诗文

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 判断句
   
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来构成判断句。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表提顿,谓语后面用""表示判断(……者,……也)。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
2. 主语后面没有"", 谓语后面用""表示判断(……也)。
 
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4 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 谓语后面连用""""表示判断(……者也)。
 
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
 
6 是必射雕者也。(《李将军列传》)
4. """"""""""""""""来表示判断。
 
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8 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0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o项羽本纪》)
 
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12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14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被动句
    
文言一部分被动句与现代汉语被动句有相同之处,都用介词""来表被动,另一部分则与现代汉语被动句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于……"来表被动。
 
15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6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秋水》)
2. "……见……"来表被动。
 
17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荆轲刺秦王》)
 
18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3. "……受……于""……见……于"来表被动。
 
19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0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4. "……为……"来表被动。
 
21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2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 "为所""为……所……"来表被动。
 
23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2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6. ""表被动。
 
2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26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7. 不用被动词,但是句中的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因而也是被动句。
 
27 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28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谏逐客书》)
(三) 省略句
   
省略是文言和现代汉语都有的语法现象,文言省略句中,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1. 省略主语。
 
29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0 (虫)每闻琴瑟之声。(《促织》)

2. 省略谓语。
 
31 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廉颇蔺相如列传》)
 
32 方宅(有田)十余亩,(有)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
3. 省略宾语(包括动宾和介宾)。
 
33 汝死我葬(汝),我死谁埋(我)?(《祭妹文》)
 
34 公瞿然注视(之)。(《左忠毅公逸事》)
 
35 今寇众我寡,难与(之)持久。(《赤壁之战》)
 
36 于是秦王不怿,为(赵王)一击。(《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省略介词。
 
37 成妻纳钱(于)案上。(《促织》)
 
38 古之圣人,其出(于)人也远矣。(《师说》)
 
39 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40 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数。(《毛遂自荐》)
(四)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短语的角度;一是从句式的角度。
从短语的角度来理解,宾语前置句中的宾语不是动宾短语的宾语,就是介宾短语的宾语。
 
41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42 何以战?(《曹刿论战》)
 
41""是动词""的宾语。;例42""是介词""的宾语。
   
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要记住两句口诀:一是: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一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当然,口诀不能包容的,要另外记忆理解。
1.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43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4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3""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的宾语。例44"" 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
2.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