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一学案 |
高一语文必修3《微型小说两篇》教学案
广州市第81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学会鉴赏两篇微型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2、会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等待散场》表达的内在情感,体会《差别》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小说情节安排特点以及运用
2、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
二、微型小说有关知识
定义: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
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特点: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2、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
3、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
三、学习《等待散场》
1、作者介绍
刘心武(1942~)
2、学习《等待散场》
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小说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3)、找出小说中的3个误会,2个巧合,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4)、在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永恒的旋律 ”的含义有两个
3、
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
四、作业:阅读〈我看现代华文微型小说〉和〈微型小说常见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差别》
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2)
(待遇的差别、行动的差别、思想认识的差别、思维方式的差别、观察能力的差别。)
(3)
二、课堂写作(二选一)
(1)运用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完成下面小说的结尾
某银行老板与一位文人打赌,如果文人能连续15年深居一室,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也不接待来客,老板就输给他一笔巨款。文人同意了。日复一日,冬去春来,文人天天在屋子里看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逻辑……无书不读。15年期限很快要满,银行老板为避免破财,顿起杀机。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
(2)运用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完成下面小说的结尾
我左手因事故彻底毁掉了。本来早已死心塌地就这么着终此一生了,可是有一次身边传来了这方面的喜讯。
据云:有个医治伤残的最新式医院,可以将身体失掉的某一部分修复如初。于是我便决定试一下。
医院是座洁白而干净的大厦。院长是个有点神经质、面部苍白而削瘦的男子。
“只要把左手进行移植手术,就能修复得完好如初!不过,这要花费好大一笔费用呢!”
“花多少钱都无所谓!拜托了……可是从哪儿弄到这一只手呢?是假肢,还是什么?”
“别担心!当然是用您自己的手了!‘克隆’这玩意儿您知道吗?”
所谓的“克隆”,是通过细胞增殖手段制造“复制人”的技术。在人的基因中因为含有制造人类的信息,所以如将其培养,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同一个人来的……
“咦?这医院就是制造克隆人的?那就是说,从我这只手的切除部位可以重新长出一只新手出来罗!对吧?!”
“不对。那是不可能的。培养的细胞,需要特殊的条件,并不是把您整个身体都浸到那种培养液中去。”
“那,该怎么做呢?”
“使用克隆技术,重新制造左手,然后把它进行移植。反正是自己的肉体,所以移植大多是成功的。”
院长用手术刀采了我身上的细胞。他一边往一只箱子上贴标签,一边说:“好了!制成左手尚需3个月时间。到时候会通知你的,那时请求您再来。”
3个月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终于成功了。虽然是只多少有点显得白嫩的手,但手的活动自如同前。
“院长,太谢谢你了。不愧是高超的技术啊!”
可是院长却一脸的心事重重的样子。
院长那苍白的脸上,眉宇之间皱起一个川字。院长的这番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刨根问底地询问院长。于是院长终于泄露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