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2010-09-19 00:16:04)
标签:

京城

事件

民生问题

民众

解决

钟如九

信网

上访

李诺言

杂谈

分类: 诺言诺语

  文/李诺言

  当网络成为社会民生问题的爆发地之时,民众对网络论坛依赖也逐渐的变大,在任何论坛都可能酝酿成一件全民参与的公共事件,这对论坛也好,对网民也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公众对事件的强烈关注会让该事件得到有效的解决,可有些事情并不会像其他公共事件一样爆发到全国性论坛才被共鸣才被解决,信访不如信网成为了当下许多利益受损群众信奉的法则,而这种法则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既浪费了许多公共资源,也让更多不明事情原委的网民更加的不“明”。

  整个社会中存在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社会气息,这并不是单靠一张帖就能解决的,当群众的利益受损以后,他们最原始的做法,先去找有关部门解决,然后换取来了“正在调查取证”最后因为这一句话拖了几个月得不到解决后,他们会去走更原始的路去京城告御状,可他们到了京城后发现这里的官和那里的官都是一样的,都有两张嘴,最要命的就是在京城找到了京官后,问题得不到解决只会让这件本来在地方官员中看的很简单的事情变的更加的糟糕,然后来京城的人会被地方的人带回本地他们可能面临着被困在家或者被送进精神病的危险,可他们依然是幸福的,至少他们能活下去,对能活下去的人他们最后可以选择网络来诉苦,当然这诉苦让这些人变的有希望,对希望的事情,不管是谁都会朝它走去。

  希望朝他们走去后,只会让这件事情变的更加的精彩,他们可以用不同版本的文字把自己的遭遇写成不同的形式的诉苦,网友看见后总会被里面的文字渲染,然后再流泪最后在转载,终于他们的诉苦成为了全网络网民共同讨论的热点之后,地方的官急了,人也急了这个时候解决事件的速度也快了不少,速度到底又多快呢?反正比平常快了十倍这是肯定的,在这些官员的眼中,最怕的事情当一件事情在全国爆发后,最后的责任被“问”到自身,他们只有加速的解决,才能让事件平息,让群众平息,这是常见的做法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法则”。

  这个过程中,这些利益受损的群众首先会想到本地的论坛(bbs),他们是一部分知道此事情的听众也是唯一明白点真相的听众,可本地的听众也只能让这些事情局部化不能全国化,这个时候体现团结的时刻就来临了,网友的大量转载,让该事件以局部转移到全国,这是一个极小的跳动也是一个巨大的跳动,由本地论坛跳到全国这是一小跳,而由全国论坛跳向成公共热点话题,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跳动了,这样的事情在昨年中跳了二十三起这样的跳动就在这样一级接着一级跳过去的,它们好象青蛙一样,需要通过跳动才能让四肢变的更加的活跃,让生命更加的绚烂。这些率先在论坛爆发的公共事件的背后,基本上是地方论坛删帖导致的,删帖其实并不可怕,可发帖的人会认为,你删的在厉害,也没有我发的厉害,越删越证明你在害怕,在这种心态下利益受损的群众只能依赖那些不经常删帖的论坛,将事情进一步的扩大化,让一件在当地论坛就该得到重视的事件变的全国热点的时候才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当地信访部门的悲剧还是当地报社的悲剧。

  地方论坛可以更好的对网民的帖子进行核实已经处理,这会使得事件得到及时解决的同时也能杜绝事件全国化恶化,可是地方论坛却只定位服务当地政府,并没有服务公众,这对那些在网络上投诉的人感到失望的同时也对当地论坛的信用度产生了怀疑,从而让局部化的事件变成一件全国化的公共事件。假如当地论坛等有效的做出一些明智的举动,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轰动全国的公共话题,可惜当地论坛只会把一些负面的新闻帖删除,并不会做出一些让民意更好地参与到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当中去。

  钟如九事件的出现也告诉了民众一个简单的原理,信访不如信网的确是对那些经常被截上访户的重要依赖之一,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网络的出现让民众看到了希望,希望始终归希望,但总不能什么都靠网络吧?如果有一天,没网络了那民众的生活是不乱套了吗?网络虽然可以带来方面的咨询,但对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权威部门的定论比网络更加的可信,一个国家的制度是不能因为网络的出现而中断或改变的,只有在现实中通过努力的去改变它,这才是最基本的解决之道。

  政府部门对“信访不如信网”做出深刻的认识,这才是一个职能部门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责任之一,不要认为民众的上访就是破坏了地方和谐,破坏了国家和谐,一个没有上访户去上访的国家,在现在世界各国中是普遍不存在的,上访是民众信赖政府部门的权威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上访与信网产生了巨大的角色调换,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将无疑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公信力信任危机。

  2010.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