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诺言
李诺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5
  • 关注人气:13,3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诡异的新闻和奇怪的捐款。

(2010-04-23 20:54:31)
标签:

教育

矿难

善举

矿工

暴力

中国

上海钓鱼

玉树

地震

李诺言

杂谈

分类: 诺言诺语

  文/李诺言

  按照以往的惯例还是在八个小时内看完了网页上和报纸上的新闻,没有什么特大的,也没有什么特小的,从那些网页和报纸上,不难看出头条新闻依然是反映玉树的,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关于矿难的新闻一样,基本上都是大篇幅的报道,可只要一有其他事情出来后,当然这些新闻马上就会被撤掉的,换上另一新闻作为头条新闻的,这一点大家已经在中国的新闻中已经属于司空见惯了吧,当然这些新闻被撤换掉以后,以前登在首页的事情也开始谈华了,这里指的淡化并不是遗忘而是被其他的新闻所引入了另一个高潮中,当这个高潮要爆发的时候,又被吸引到了另一个中。

  中国的新闻就是这样的诡异,你也不得不承认这诡异的新闻却引发了无数次民众对这些事情的高度关注,当民众高度关注以后,当局肯定用最诚恳的态度去解决的,例如矿难吧,大家也都知道当这矿难一出来的时候,全国所有的门户基本上是这方面的报道,在那几天中看到最多的就是矿工们获救的心情是如何的激动,是如何的感恩戴德,当玉树发生地震后,矿工的新闻消失了,感恩戴德的矿工也再也没有出现在各大门户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新闻界中是常见的,最不常见的就是新闻每天都在更新的同时,有的新闻却可以用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报道,当然这类新闻基本上是和谐的,不和谐的新闻编辑是不让发的,也是审查通不了的。

  今天我就看了几则有意思的新闻,当然这几则新闻中有有被定性为暴力的,也有被定性为煽情的,也有一些操蛋的。我先来说说那被定性被暴力的新闻吧,这些新闻总是那么无聊,无聊到何种程度,既然有人公然的去不满强拆自焚袭警的,你说他们无聊,肯定无聊阿,身上都燃起来了,还想拉个垫背的,不就是房子被强制拆除了吗?你可以通过上访等渠道解决的,没有必要通过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命结束后房子依然不在,可你活着的时候房子不在,你还在吗?这不是很好吗?这些用极端去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太过于暴力了,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很容易伤害别人。

  定性为煽情的新闻也非常搞笑的,我不知道他们如何的煽情的既然可以煽动一群人都可以停止工作,当然从正常人的逻辑可以推断出,那一群人能一起停止工作,这肯定是有原因的,在这个经济社会下,不管是做什么的,都不会跟钱过意不去的,昨年的“上海钓鱼”也好还是福州8成出租车停运也罢,其中的要害都直接指到了“钱”上,前者当然比后者好,前面是钓鱼的,而后面就是老被罚款扣分的,可从新闻中却永远发现不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愚蠢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要去做出一些让神蛋疼,人心疼的举动出来。

  这些就是中国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每天都会发生,处理的结果也是非常雷同的,假如真有一天,这些新闻的处理结果不一样了,那你可能都会觉得蛋疼了。接着说说新闻有关的话题,自从有了新闻报道以后,很多奇怪的事情也都出来了,就例如玉树地震捐款吧,我真不知道有些学校是如何的教育孩子的,既然叫学生捐款,首先要明白中国的学生并不像美国学生一样,用劳动就能得到报酬,就算得到了报酬也会落下一些没必要的口实出来,可能学校的领导为了更完美的教导孩子要想学的好,形式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得到学校的倡议后,他们肯定会去向自己的父母要钱的,这些父母已经捐过钱了,他们虽然有些是被迫的,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当一些地区受到自然灾难后,捐款成为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善事,可捐一次就算了,可惜从中国的形式主义中,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事情,在所在单位捐了后,所在小区也会捐,所在小区捐了后,孩子的学校也要捐,对于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善在我们国家需要三次才能真正的算善举。

  捐款的确是好事,可以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让受难的另一方感应到大家和他们在一起,可问题是一次灾难却要通过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去募捐,这就是非常没有必要的,例如单位捐了后回到小区就应该没有必要在捐,学校也没必要在要求孩子们捐钱的,他们的家长在捐钱的时候,在间接意识上帮自己家的孩子行过大善了,学校再要求孩子捐钱,这已经构成了一种践踏善举行为。

  倘若有一天诡异的新闻不在诡异,奇怪的捐款不在奇怪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中国人不会太习惯,就连外国人也不会习惯的,他们会一直认为这是中国人吗?新闻都不诡异了直接变结果了,奇怪的捐款也不在了只有没捐款的校长和争先恐后捐款的孩子,这个时候会发现很多记者站在那里笑,原来他们是在笑孩子太天真,捐款也无邪阿。

  2010.4.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