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推荐制“荐”出的中国文化。
(2009-11-27 20:10:17)
标签:
教育北大校长推荐信歪路中国杂谈 |
分类: 诺言诺语 |
文/李诺言
北大推荐制度出来了,听说浙江一位十四岁的孩子被推荐到北大了,很多人都在质疑十四岁的她,进了北大后也能成为一位大师吗?我想这也各占了百分之五十,可能他是一位优秀的大师这也能说明他被推荐的值,他也有可能不是大师,北大清华总能给世人创造太多的奇迹,例如那些北大卖猪肉等等,这也说不准。
首先从那些从北大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来讲,你们是非常荣幸的,你们的学生是幸福的,可能那些孩子并不知道,要进北大校门不但要成绩上突出,而且如果你在校表现好学习也不错,就可以获得你们校长的推荐,而被校长推荐的学生总比那些拿笔杆子在考场应考的学生是幸福的。
论今中国的教育,奴役的本质,更无人文之思想,无法治之精神,无创新之理念,无自由之气息,年轻一代受毒害已深。今北大学子高分低能弱智,傲慢于北大之旧名声,无视于民生之乱时代,不了解国家之困境,不关心国民之权益,不追求国文之发展,法治是老百姓保护自己的最有利武器,而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今北大教授更出现孙东东、孔庆东等无耻之流。现在连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都已仙逝,今北大还有什么?如今的北大既然还推出了推荐制度,难道这就是大家眼里的北大,中国的北大?
北大的推荐制度,这也是从美、日大学招生山寨过来的,可能北大的校长就没有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不能实施“校长推荐制”,中国的人文思想并不能与美、日相提并论,美国大学大多要求推荐信由对考生非常了解的任课教师填写。以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的新生推荐信为例,其中涉及校方对考生的评价部分,须由任课教师单独填写,并单独寄出。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教师或辅导教师的个人情况;二是学生情况,如其在学校的排名、是否受过纪律处分、有别于其他考生的特点以及智力、参加课外活动、人品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之处等等。
而北大实施的校长推荐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首先从中国人的不守信用开始,因为中国人的不守信,所以就出来了很多特别的证件,例如前段时间出现的人格证书等等,很多人可能为了上北大,走上歪路,行贿中学校长等等。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多的不盛枚举。
面对北大的推荐,社会上质疑的声音四起,而北大也没有去用心去倾听这些来之民间的声音,北大这样的做法,完全体现了中国文化生命力的顽强,而北大作为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却让人感受不到它的“文化”韵味。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