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大于2的意义
(2011-01-17 09:36:42)
标签:
流动比率聪明的投资人竞争优势流动负债股票 |
分类: 上市公司分析 |
流动比率大于2的意义
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很重视流动比率这一指标,在《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他为防御型投资者推荐了下面的选股标准:
1、
2、
3、
4、
5、
6、
7、
其中“强劲的财务状况”是指——就工业公司来说,流动资产至少为流动负债的两倍,所谓2:1的流动比率。另外,长期负债不可超过净流动资产(即“营运资本”)。就公用事业来说,公司负债不可超过股东权益(以账面价值计算)的2倍。
不过,近年来,人们对流动比率不是那么重视了。玛丽·巴菲特和戴维·克拉克在《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中这样认为:
有趣的是,对于很多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来说,其流动比率常常低于这个神奇的分水岭数字1。穆迪公司的流动比率为0.64,可口可乐公司的流动比率为0.95,宝洁公司的流动比率为0.82,安海斯—布什公司的流动比率为0.88。按那些守旧派分析师的观点,这意味着它们将面临偿还短期流动债务的困难。而实际上,它们的盈利能力足够强劲,能够轻松自如地偿还流动负债。
简而言之,很多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其流动比率都小于1,不同于传统的流动比率指标评判标准。因此,我们在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时,流动比率指标会显得毫无用处。
如果一家企业盈利能力极强,则其流动比率稍低也无妨。我们不妨回想一下Z值公式,按公式的组成,决定一家企业是否会陷入财务困境的因素并非只有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资产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虽然如此,流动比率也不是毫无用处的财务指标。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近来其流动比率就已经有所上升。
表1:可口可乐流动比率
单位:百万美元
|
2006-12-31 |
2007-12-31 |
2008-12-31 |
2009-12-31 |
2010-10-1 |
流动资产 |
8,441 |
12,105 |
12,176 |
17,551 |
23,105 |
流动负债 |
8,890 |
13,225 |
12,988 |
13,721 |
17,271 |
流动比率 |
0.95 |
0.92 |
0.94 |
1.28 |
1.34 |
从流动资产的构成来看,可口可乐更加注重储备现金以保证财务安全。
表2:可口可乐流动资产构成
单位:百万美元
|
2008-12-31 |
2009-12-31 |
2010-10-1 |
现金 |
4,701 |
7,021 |
10,509 |
短期投资 |
|
2,130 |
2,644 |
可供出售证券 |
278 |
62 |
112 |
应收账款 |
3,090 |
3,758 |
3,720 |
存货 |
2,187 |
2,354 |
2,259 |
预付款及其他流动资产 |
1,920 |
2,226 |
3,861 |
合计 |
12,176 |
17,551 |
23,105 |
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
38.61% |
52.14% |
56.93% |
可口可乐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是因为其经营业绩还是有一定的波动。此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表明金融市场并非那么坚不可摧,未必能随时向遭遇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
表3:可口可乐近年经营业绩
单位:百万美元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营业收入 |
23,104 |
24,088 |
28,857 |
31,944 |
30,990 |
营业利润 |
6,085 |
6,308 |
7,252 |
8,446 |
8,231 |
投资收益 |
680 |
102 |
668 |
-874 |
781 |
税前利润 |
6,690 |
6,578 |
7,919 |
7,506 |
8,946 |
收入增长 |
|
4.26% |
19.80% |
10.70% |
-2.99% |
税前利润增长 |
|
-1.67% |
20.39% |
-5.22% |
19.18% |
那么,企业的流动比率应该保持在什么标准呢?我的态度可能有些保守,我认为,至少在1以上,最好能达到2。
A股市场上,被称为“类金融”的苏宁电器历年来流动比率也均在1以上,另外一家以资金占用能力著称的企业——格力电器也是如此。
表4:格力电器和苏宁电器近年来流动比率
|
2005-12-31 |
2006-12-31 |
2007-12-31 |
2008-12-31 |
2009-12-31 |
格力电器 |
1.00 |
1.01 |
1.07 |
1.01 |
1.04 |
苏宁电器 |
1.25 |
1.46 |
1.19 |
1.38 |
1.46 |
然而,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遭遇风吹草动,流动比率更高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珍妮特·洛在《价值投资胜经》[1]中讲了这么一个案例对我很有启发:
在IBM宣布买下莲花电脑之前,买进这家软件制造商股票的人都狠狠赚了一票。IBM以超过近乎一倍的股价买下莲花电脑;IBM原先出每股60美元的价钱,到收购案完成之前是已经升到每股64美元。这个购并案同时也是IBM历经将近10年的整顿、股价连连走低、创下历史低点之后的起步。
莲花电脑有许多一时困顿,但具备长期基本面极佳的公司特征。1994年莲花电脑在首度出现赤字时(紧接着6800万美元的收购费用支出之后),进行了一次组织重整。事实上,莲花电脑产品原本可以提早切入市场,但由于管理阶层对于视窗系统的市场前景判断错误,以至于营业额节节下滑。除此之外,部分莲花电脑的产品并未能有所表现,业绩也因此受到影响,莲花电脑的股价也因此由1994年的86.5美元高点,重挫至1995年的25美元。
但回顾该公司过去10年的表现,莲花电脑曾经创下营业额每年增长30.5%的纪录,收益增长也达每年15%。尽管利空消息频传,这家公司的流动资本仍然强劲,而其流动比率也保持在2.5的正常水准。定性因素方面,莲花电脑的管理阶层展现了优秀的管理能力与长期的增长绩效——特别是和电脑软件业相比,更属相当长期的优异表现。
试想,如果莲花电脑的流动比率低于2,甚至低于1,在经营方面遭受了重创后是否还能够做到安然无恙呢?如果不被并购就有可能破产,公司在和IBM谈并购价格时能有多大的底气呢?
价值投资者能够买入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往往是因为市场整体低迷,绝大多数股票价格都很低;也有可能是个别公司陷入暂时的困境,市场对其过度悲观。如果市场低迷是因为经济处于萧条期,那么此时买入股票和在公司陷入困境时买入股票一样,都应该考虑买入的公司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度过难关,再续辉煌。此时此刻,流动比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流动比率这根弦绷得太紧的公司,怕是犯不起错误。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