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股与垃圾债

(2010-05-16 15:40:34)
标签:

财经

股票

市盈率

兴业银行

巴菲特

中国

分类: 价值投资漫谈

 

近一段时间来,随着银行股股价的大幅回落,价值投资者们的兴趣日益高涨。不过,我更愿意再等等看。

有看好银行股的投资者引用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案例来阐述其观点,有趣的是,对这个案例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上问了这样的问题:“《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一书第三章3.1节《垃圾债券》,在这一节开头一段,讲的都是关于富国银行的事,不明白,银行与垃圾债券有何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从原书中找到答案。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投资银行股和垃圾债有共同之处。巴菲特的原话如下:

银行业务并非我们的偏好。

就像买进银行的股票一样,我们并不常买入低于投资级的债券。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对投资银行股应该慎之又慎,当然,巴菲特也并非完全排斥投资银行股和垃圾债,他说,“由于201的杠杆扩大了管理的实力和弱点的影响,我们对以‘便宜的’的价格买进一家管理不善的银行的股票毫无兴趣。相反,我们的惟一兴趣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管理优秀的银行。”

然而,巴菲特所谓的“合理的价格”在大多数人眼中其实是相当便宜的,“我们以2.9亿美元——小于税后利润的5倍,而且小于税前利润的3倍——的价格买入我们在富国银行10%的股份。”

对此,有人认为,“ 19901029日前,美国基准利率是8%,对应中国2.25%的基准利率,当时5倍的市盈率相当于现在中国的15倍市盈率,这样的价位,就是巴菲特说可以贪婪的大口吃进优秀银行的时候,这也就是去年巴菲特为什么说未来10年中国股市将是世界表现最好的市场。”

我不赞成上述观点,对股票进行估值时我更倾向于采用长期利率,市盈率和基准利率间也不存在简单的倍数关系。说的再明白些,如果巴菲特花5倍市盈率价钱买的股票你却花15倍市盈率去买,那你如何能达到像他那样的长期收益率?!

当前银行股的价格虽然相对便宜,却还没有达到5倍市盈率的地步,而且,其中又有多少银行能像富国一样“管理优秀”?

当然,国内银行的成长性很可能要比1990年时的美国银行要好,不过,目前投资者们讨论的重点放在了“价格”上,放在了银行业是否能够承受可能的坏账损失上。对后一个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

1、  现有的公开信息是否可信?

2、  能否按现有公开信息来推测未来?

对此,我持保留态度。按银行公布的信息,其不良贷款率相当低,大多数银行能够承担房价下跌34成的后果。不过,再看看巴菲特的论述吧!

月复一月,曾被人看好的银行的愚蠢的贷款决定被公开曝光。一个接一个的巨大损失被揭露出来——常常是紧跟在管理人员保证一切顺利之后——不难理解,投资者最后断定任何银行的数字都不可信。

我们能够确定国内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足够可靠么?恐怕未必。不久前一篇题为《四大行审计方多年联姻遭质疑,轮换审计被抵制》的媒体报道中多处内容令我感到不安:

(中央汇金总经理)谢平认为,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主要依赖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外部审计与银行合作时间一长,审计结果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曾经强调外部审计要科学、准确地统计不良贷款的数额,事实上,他们审计出来的报表却一个比一个好。”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外部审计的监管,例如增加复查等监管措施。

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也意识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不良贷款上的巨大差异。他以十年按揭贷款80万元为例,如果从第一年第四季度开始还款出现违约,毕马威的做法是把80万元全部贷款都定义为不良,而另外中介机构则只是把当年第四季度那部分定义为不良,80万元剩余的部分则不计算在内

有些标准则需要重新规定。“比如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评级,国际大会计师事务所将其定义为零风险,显然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谢平说。

对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房地产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会计师事务所的态度却是异常地放心,这也就怪不得有半个地产股之称的兴业银行(601166)不良贷款率只有0.54%了,有趣的是其不良贷款比例比其他银行都要低。不过,房价上涨时房地产不良贷款极低,而下跌时又会如何呢?我们真的能够相信兴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最好,未来风险最小么?

在确信银行披露数据的前提下,兴业银行是不错的投资对象——有投资者估算,不良贷款率上升60倍,才能令其全年利润灰飞烟灭。另据截止到514的数据,兴业银行的静态市盈率只有10.51倍,为行业最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3.27%,仅次于深发展(000001)和浦发银行(600000)。

我相信即使是对银行股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也未必最青睐兴业银行,原因也很简单。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即便是对房地产行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足够谨慎的银行,其历史业绩中这两部分贷款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因此,如果未来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未来房市长期表现更为理性,那么,管理优秀的银行在暴风雨过后是否还能继续保持持出色的盈利能力?这就是又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了。

著名的价值投资者塞思·卡拉曼曾说过这样的话:“价值投资者不会对自己不了解,或者他们认为风险非常大的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很少有价值投资者会拥有科技类公司的股票。许多价值投资者也会避开商业银行,他们认为这类企业的资产很难分析,以及财产保险公司,这类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难加以分析。”我非常赞同这段话,分析银行的报表比起一般企业来难度要大得多,就我个人而言,要判断银行股的投资价值还需要更多地学习。因此,在市盈率相当或只是稍低的情况下,我不会选择银行股。

或许有那么一天,银行股的价格更便宜了,银行真实的经营情况判断起来更容易了,那才是我们可以重仓出击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