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的经典
(2010-02-02 11:01:42)
标签:
基金股票估值转换成本巴菲特 |
分类: 书评 |
——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这是一本经典著作,巴菲特本人对它的评价是:“一流,整理我们哲学的伟大工作。”我多次温习这本书,最后一次通读后的感想是,我们无须专门跑到美国去参加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更无须花天价去和巴老吃午餐,能够把这本书读懂并铭记在心就足以解决绝大多数疑问了。
有人这样说,“价值型投资与财务型投资和战略型投资的区别,主要在于持股时间的长短上。不少研究巴菲特的专家都有结论,巴菲特的成功应主要归功于他的耐心,即长期持股。”
果真如此么?我们不妨来读一下本书中的几段话:
实际上,通过更加频繁地从一项投资转向另一项投资,我们可能会获得更大的税后利润。许多年前,查理和我就是这样做的。
现在我们宁愿留在原地不动,尽管这意味着较低的回报。我们的理由很简单:我们已经发现辉煌的业务关系不仅少见而且令人愉快,因此我们要保持我们业已发展的关系。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尤其简单,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关系将会产生良好的——尽管可能不是最优的——财务成果。
伯克希尔的公司形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通过我们的长期投资策略得到了缓和——尽管还远未消除。即使查理和我经营一家免税的机构,我们也会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我们认为这是最稳健的投资方式,还能平和我们的个性。然而,青睐这种策略的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只有在资本利得实际的时候才需纳税。
从巴菲特讲给股东听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巴菲特后期采用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并非是因为这是一个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换股或卖出股票的“转换成本”(税务成本和业务关系成本)太高。如果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并不存在高“转换成本”,自然不必盲目地追随长期持有的策略。
投资者对估值问题也多有迷惑。曹仁超先生曾经这样阐述他为什么不做价值投资者而转做趋势投资:
价值投资法最大的难题是判断什么是价值。47美元/桶、35美元/桶和151美元/桶的石油,到底哪个是真正的价值?我不清楚。300美元/盎司和1000美元/盎司的黄金,到底哪个是它真正的价值?我也不清楚。如果你身处沙漠中口渴难耐,一杯水的价值就高过黄金。
很显然,曹先生把价值评估的范围放大了(沙漠中一杯水对口渴的你,其价值是延续生命,而非未来产生现金流),那么,巴菲特的做法是什么?书中告诉我们了这样的答案:
在伯克希尔,我们从不试图从未经证实的企业海洋中挑选几个涌现出的赢家。我们还没有聪明到这样做,而且我们深知这一点。相反,在我们对灌木丛中有多少只鸟以及它们何时会出现有合理的信心时,我们努力对这些机会运用伊索2600岁的方程式(我的孙子们很可能把这个公式更新为“敞篷车中的一个女孩值电话簿中的五个“)。显然,我们永远不能精确到预测一家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时机或者它们的确切数量。因此,我们尽量使我们的估计保守,而且专注于那些意外不太可能对所有者产生浩劫的行业中。
也就是说,巴菲特承认他无法对所有的企业进行估值,但通过坚持“能力圈“原则以及作保守的估计、远离某些行业是可以达到对企业进行(具备投资可操作性的)估值这一目的的,这实际上是把估值的范围缩小了。在这样的思路下,巴菲特甚至认为,“相比为我们的喷气式公务机确定一个合适的折旧率,我们对为任何一种期权确定一个合适价格的能力有信心得多。”
正如书中所说,“用来评估股权的数学公式并不复杂”,因此,尽管有读者希望我写一本讲解估值的书,我却总是觉得没多少内容可讲。其实,学院派的估值理论虽然难解,但去掉巴菲特说的不需要了解的B值、有效市场理论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就所剩无几了。因此,投资者努力的重点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将来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理念上的困惑,我会首先从这本书中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