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网友一剑独立天地间论价值投资的要素
(2010-01-17 17:55:21)
标签:
基金股票价值投资安全边际边际原则 |
分类: 他山之玉 |
(1))安全空间是(价值)投资体系的基石,但远不是(价值)投资体系的主体。二者犹如大树“根和干”、大楼的“地基和主体”的关系。根之于树再重要也代替不了大树,地基之于大楼再重要也代替不了主体。现在,大家对安全空间重要性的认识就陷入了这个误区,安全空间已经成了一个被极度滥用的概念,亟待纠正。赞成sosme兄看法:“安全空间确实是价值投资体系的核心概念(应是之一),但也是一个不能被滥用的概念。”“投资需要谨慎、但“谨慎过度”本身也是一种风险。”“谨慎过度”本身也违背了中庸之道。同时,目前大家对安全空间的理解大多仅限于战术层面、微观层面的对股票本身内在价值和价格背离度的分析和衡量,也亟待拓展到战略层面、宏观层面,这更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把握和构建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取得更好的拓展业绩。因为“活着”、“活得久”、“活得好”才是我们每一个投资者从事投资事业的更大的安全空间。“活着”,是我们投资生命延续的基础,所以巴老才谆谆教导我们说投资的首要原则“第一是不要亏损,第二不要亏损,第三还是不要亏损”。“活得久”,是我们投资的根本任务,因为投资将和我们终生相伴,须臾不可分离,尤其对把投资作为事业来追求的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活得好”,是我们投资的最高追求,作为一个投资者谁不想取得长期持续稳定的高赢利呢?
(2)从广义上理解,能力圈原则可以也应该包含在安全边际原则之中,而且能力圈原固然可以保证价值投资者对资产的估值准确,但它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首先也是更重要的应运用于目标行业现状、格局和本质及目标企业的状况、行业地位和持续竞争优势等等的了解、分析和把握。其次,才是运用于资产(企业)估值。试想,超出了能力边界,在自己不太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领域里,还怎敢奢谈安全边际?所以,实际上,可以说能力圈原则是安全边际原则的分析基点,是安全边际原则的有机组成部分。
(3)塞思·卡拉曼总结的价值投资哲学三要素,不仅“显然已经超出了价值投资基本定义的范围”,而且实在有点不搭界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真不知到大师是怎样的的逻辑(当然,没看过原著,可能有点武断)。但就他提出的三要素也大有可质疑之处。
首先,价值投资一定是从下往上的策略吗?为什么要否定行业分析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呢?西格尔教授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早已证明:对投资者而言,长期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医药保健行业等非周期型行业。我再加上一点,最好还是轻资产型企业,能给我们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高回报。所以,投资最好还是从行业分析入手,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内,寻找目标行业和企业,作为自己的长期跟踪、分析、研究对象,最有安全边际。
其次,“价值投资追求的是绝对表现,而不是相对表现”和大师所言“自己从不为回报设定具体目标”自相矛盾,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第一,投资应该“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我的座右铭)可矣,而不宜事前确定目标!8年来,如大师卡拉曼所坦言“自己从不为回报设定具体目标”,只是象老黄牛一样“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坐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记得巴老也说过类似的话,金钱只是他努力工作的结果和副产品,而不是相反。否则,会影响投资心态,进而影响投资策略,迷失自我。第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套过来可以作为评估投资回报的一项原则:“兼评则明,偏评则暗”!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都只是我们评估投资回报的方式,各有其视角和道理,必须综合运用,不可因个人好恶而有所偏废。只看绝对回报,会让我们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甚至不思进取,失去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相反,只看相对回报,则又会使我们压力过大,徒增烦恼,甚至丧失信心,丢掉立身的根本和原则。总之,只看任何一种回报,都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背离评估投资回报的根本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投资不断进步。需要提醒各位博友的是,评估投资回报是事后评价,而不是事前确定目标,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有南辕北辙之虞了。第三,投资是一场马拉松”!生命不息,我们需要奋斗不止,长期投资不已!所以,投资回报也应该从长期投资的大视角来选择基点和参照物,进而来进行评估、衡量、分析和比较。否则,难免有失客观。个人认为,以每笔资金的最初投资时间作为评估基点,以大盘指数作为评估参照物比较合适。
其三,“价值投资是一种风险规避方法”显然降低了价值投资的层次和地位。价值投资可以让我们规避风险,但绝不等于它只是一种风险规避方法,它更是我们投资的大战略和指导思想,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高瞻远瞩,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眼,也不为暂时的挫折坎坷所气馁,而是放眼未来用长期投资的眼光和视角来为我们的投资进行定位,来指导我们进行投资,从而确保我们在“投资马拉松之旅”的漫漫长途上,“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我们的理念、原则、战略和纪律)”,取得长期持续稳定的较高的复合投资回报,并最终“笑傲江湖”!也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我才提出:“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二者关系几乎可以用孪生兄弟来譬喻,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必然逻辑关系。”
(4)“企业成长性”是否价值投资的要素,可以存疑。但企业的价值和成长无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截然割裂,否则,就有刻舟求剑之嫌,致我们误入歧途,不能准确地分析、把握企业和估值。企业成长性固然不能也绝不能取代企业价值,作为投资分析的逻辑起点和基础,但的确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安全边际和意外的惊喜(超值的溢利),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投资人绝对不能忽视的。否则,我们就会坐失许多我们本可以把握到的身边的投资良机,大大降低我们的长期投资回报。当然,前提是要用极强的战略分析能力和商业洞察力(这是一项极重要的投资能力,没有引起许多投资者的应有重视),去分析、把握到企业成长的确定性,而且市场没有高估其成长性,二者缺一不可(缺则宁可放弃)。否则,必须耐心等待(甚至是极漫长的)市场先生反复无常为我们提供的投资良机出现,方可行动。
我的感想:
我欢迎这样的交流!尽管我对一剑兄的观点不完全赞同。话又说回来,每个人的想法都相同也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沟通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