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09年11月20日《中国会计报》)
细读年报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上市公司的信息,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能确定所读到的信息真实可信么?
有此疑问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仍以董宝珍先生为例,他认为,“如果不进行实地调研,靠财报和公告,甚至是间接的媒体报道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公司想做假,那么这个假多是最好的财务人员做的,不要说普通的投资人,就是专业的会计人才也不能保证通过阅读识破和发现这些虚假信息。阅读安然财报的不乏超级专业人士,但也被忽悠进去了。”
我承认专业会计人士也不能保证通过阅读识破所有的财务舞弊,但是,如果因此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安然舞弊案被识破也是从会计问题开始的。2000年10月,有人问詹姆士·奇努思(James
Chanos,纽约一家私人投资管理公司的总裁)是否读过《华尔街日报》上刊登的一篇关于大型能源交易公司的会计方式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包括安然在内的很多企业在长期能源交易上使用了被称为“gain-on-sale”的会计方法,这种方法允许一家公司估计一个今天所做的交易的未来盈利状况,并把基于估计的未来盈利的现值计入当前的利润。敏感的奇努思开始阅读安然的年报,发现在使用了如此激进的会计方法后,安然的税前资本回报率仍然出奇地低(只有7%),甚至可能还低于其资金成本,进一步分析后奇努思的公司便开始做空安然了。
奇努思的方法高深到了我们无法理解、无法学习的地步了么?显然不是的。有意思的是,奇努思在国会作证时还作了如下申明,“我和任何一个我们的专业人士都不是律师或者注册会计师,我们没有人与安然的雇员或会计师有任何的接触。”但是,这样一个非会计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为什么能多次成功地做空一只又一只股票呢?答案是,奇努思总是要求他的分析师们深入挖掘一家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各种细节,找出公司用来编造经营结果和扩大利润的财务花招。
下面,我们再以有印度版安然之称的萨蒂扬公司为例看一下如何通过年报细节发现疑点。
2009年1月,印度一家大型信息技术公司——萨蒂扬公司的董事长拉贾承认在财务数据上造假,虚报了约10亿美元的现金余额,在印度企业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如果我们从常用的财务指标出发,是很难发现这家公司的异常的。在安然案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资本回报率指标,在这里并没有发出警报。年报显示,萨蒂扬2008财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2.40%,且其资产负债率只有17.01%,显然,资本回报率相当高。对比一下国内现金造假的典型案例,草原兴发事发前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4.65%,九发股份也不过4.47%,萨蒂扬确实很有胆气。话又说回来,像草原兴发和九发股份这样的上市公司,即使业绩是真的,其回报率之低恐怕也很难引起价值投资者的兴趣。
此外,高现金高负债(双高)的企业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但由于萨蒂扬在夸大公司利润和债权规模的同时少报了公司负债,其财务数据并未体现“双高”特征。因此,这一指标也失效了。
那么,萨蒂扬的报表是否就真的天衣无缝呢?非也!
表1:萨蒂扬资产负债表(节选)
单位:百万美元
2008-3-31
2007-3-31
Current
assets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