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政府与“掠夺之手”

(2009-08-16 07:30:55)
标签:

财经

政治关系

公司业绩

政治影响力

股票

分类: 学术界新观点

(本文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09年第30期)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围绕公司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财务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成为财务和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厦门大学的学者王庆文和吴世农以1999-2006年度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上市公司高管的个人履历及其行政职务,构建和编制中国上市公司影响力指数,以考察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他们的文章《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影响力指数的研究》见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

作者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首先,公司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中,政治关系主要形成于政府或国有控股委派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到公司中任职,从而政治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政府干预;而在民营企业中,政治关系主要形成于公司创业家族成员和聘用人员的政治背景,政治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公司利用其政治影响力帮助公司获取各种优惠待遇,提升公司业绩。

其次,政治关系在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中对业绩影响的差异主要在于政治关系的形成途径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中,由于独立董事不由政府或国有控股股东委派,其带来的政治影响力基本上是公司主动寻求获取的,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具有正向影响,而内部董事则正好相反。

最后,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与政府干预动机的强弱有关。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对公司的干预动机要强,这也导致了国有企业中,政治关系给公司业绩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公司政治关联高管的地方政府任职经历。同时,当国有企业中的政治关系扮演“掠夺之手”的角色时,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还取决于不同地区的“公共治理”状况——政府干预程度,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下降,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损害也随之降低。

点评

人们通常会认为国有企业受益于其拥有的政治关系,文章的结论与常识相悖,不过,细细思量起来,作者讲的是有道理的。

以前不久发生的福建水泥(600802)事件为例,这家公司在51415日以27.64元的平均价格出售了所持有的423万股兴业银行(601166)股票,却又在19日以28.91元的平均价格买了回来。对这种离奇行为,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公司管理层在做盈余管理,然而有传言称,公司后来买回股票的行为是应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而为之。

当然,传言未必可信。不过,四川省政府对五粮液(000858)的负面影响却并非传言。五粮液的关系交易在市场是相当有名的。有报道称,这是因为五粮液集团是四川省国资委下属企业,省政府对其有着严格的经济考核指标,对上市公司却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于是,“上市公司多达近80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成为一块肥肉,通过销售公司进入集团的业绩”。此外,五粮液集团令人诟病的多元化举措,也是公司领导为了完成考核指标的不得已之举。

地方政府为什么扮演了“掠夺之手”的角色?文中介绍,“自实施政府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有着很大经济决策权,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地方官员的升迁也有着重大影响……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例在不断下降,而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不断上升……此时,地方政府有动机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当地财政赤字。”

读者或许知道,地方政府近来更缺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