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书已付印
(2025-01-09 10:39:24)
照片书已付印
元月七号下午四点,手机拾柒APP个人自编《退休以来》照片书付印。慢悠悠的拖了有半年,不像《CHRIS六岁啦,》仅编辑九天就付印,为赶在他抵达上海时亮相。这本没有时间节点的制约,之所以付印,是怕自己修改起来没个完。
手机和电脑没有掉链子,有一点庆幸。(八号上午电脑曾被禁用中文输入法)这个小程序的好处是手机电脑能随时自由切换,各取其长处。
编辑时,整个就是我的休息放松,不痛快了累了就零零星星编个一两页,治愈效果不要太好。还每每感觉自己仿佛拿着个凿子在雕琢,手下物一点点立体起来。
考虑到整本书的连续统一性的编辑手法还得讲究一下,最后汇总整理时连干了三天。发现拷贝来的文字也有错误比如海岛错成海鸟,深感错成深敢,有同一张照片出现两次;不知最终共有几处错误没被发现。
全书132页,使用照片391张;真正的“挂一漏万”,云盘里有家人共存的25000多张照片,我电脑里近二十年来的贮存照片不方便统计:大小相机用过四五台,能拍照手机用过四部,台机电脑至少更新了三次,文件夹里嵌了一层又一层,此外还有新浪博客里具有唯一性的上传照片。 故不是素材太少而是太多,常常看着这张好,下次又觉得那张好,删掉后复又觉得还是原先的好,却怎么也找不着了;
编辑时更发现自己废话好多,故删了又删;我最初对这本书的设计是一景一片,一友一片,编起来才知没法这么死板,朋友有相交半个世纪和几年的区别,旅游场地也有一两天和两年多的区别;时间记忆上也可能近实远虚,很多照片下署日期恐怕不是拍摄日期而是编辑日期。
原来干编辑是这么个滋味,难怪有人説
编辑的活也挺累,也不简单。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编出不一样的感觉。我是觉得,这本书在打开的左右两页上,考虑视觉的传递,色彩与题材最好相近;相同的题材最好是聚集排版,才有一点气势;照片不能全是四方的,要有大小形状和布局上的疏密变化;素材的使用选取考虑也没法面面俱到,其中之
一民企操作电脑工作照,实际是另一场面的,但时间性质完全一样,因在民企压根没拍过;之二是沙洋赏油菜花的第一张,也有点移花接木,但是时间性质都是一样的,其余389张都是实景照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